当前位置: > 主页 > 中国历史 >

先秦时期西北义渠国历史介绍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4-12-16/ 分类:中国历史/阅读:
早在西周时代,诸夏大地就已经有了以周人和前代帝王后裔组成的多元世界。 诸夏各地也与夷、蛮、戎、狄诸民族集团,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之中,一个个部族灰飞烟灭,成为了历史的尘埃。但却有一个族群却从商代开始立国,一直绵延到大秦兼并六国 ...
早在西周时代,诸夏大地就已经有了以周人和前代帝王后裔组成的多元世界。诸夏各地也与夷、蛮、戎、狄诸民族集团,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之中,一个个部族灰飞烟灭,成为了历史的尘埃。但却有一个族群却从商代开始立国,一直绵延到大秦兼并六国的前夕。这个族群就是义渠。

 

西周以前的历史


     
    
     

 


    西戎是周人对天下边陲西部民族的统称

 


    
    

 


    戎,是秦汉以前对西北诸民族的统称,很早就进入了中原祖先的视野。传说中尧帝曾听从舜的建议,将战败的三苗集团成员迁徙到西方去归化西戎部族。在后来的发展中,戎族以渭河上中游及其以北、以西地区为活动中心,向西、向东延伸。

 


    由于活动地域的不同,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戎族的分支。这些人主要由羌人和少量东迁的印欧人组成。早期的活动中心位于农耕区与畜牧区的交接之地,同时兼备优良的农耕与畜牧条件。同时也具有东亚和中亚联系的有利地理位置。

 


     
    
     

 


    不如东扩的印欧人与羌人一起构成了先秦时候的戎狄

 


    
    

 


    夏、商、周时期,有关戎族的记载十分稀少。但是通过地名、姓氏等信息可以得知,诸夏的祖先与戎族以通婚,以流放与战争的形式展开互动。周族先祖就率部族北迁至甘肃和陕西之间,建立豳国。这时周人的祖先面对的戎族,大约也包括义渠人的祖先。

 


    最迟在商王武乙的时代,义渠就已经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政权。战国时代的史书《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1117年,崛起中的周人在岐山下休养生息一番。周文王的父亲季历趁着两王子争夺权力,一举挥师打败义渠,生擒其君主。

 


     
    
     

 


    商王武乙的时代已经有了义渠的早期记载

 


    
    

 


    到了西周初期,经历了一系列军事征服和外交结盟之后,义渠也算是西周大分封体系的成员之一。在周成王建设了洛邑王城筑成后,大会天下诸侯及四夷。当时的义渠人还向周天子进献了一种名叫“驳”的骏马。这时西周军事实力强盛,戎狄各部落与周王保持着同盟或者臣服的关系。在为周王室提供包括军事、占卜、祭祀、交通和贸易等各种服务。

 


     
    
     

 


    1980年出土的西周雕像 周天子的胡巫

 


    
    

 


    当义渠戎在西方活跃之时,后来周朝故地的继承者--秦人也来到西部地区。赢秦部族原本世代居住东方,与商关系密切,而且在一系列征战中为商王效忠。在殷商后期和西周早期,几支秦人部族陆续迁徙到了西陲之地,以流亡者和戍边者的身份在那里扎根。当时的陇西、陇南各地,世代居住着被称为羌、戎的少数民族,秦人在与这些少数民族的艰苦斗争和融合中站住脚跟,逐渐发展壮大。

 


    在周穆王的时代,周人的军事力量还比较强大,可以维持对西戎的进攻态势。但是西周分封体制的防御对象是东方的殷商遗民,对于西方外敌的崛起是始料未及的。到了他的孙子周懿王时期,周朝的核心腹地岐山都受到了戎狄的侵袭。虽然中途有周宣王中兴这样的回光返照,但分封制已经一点点的将王室的财产势力给削弱了。而且西周末年,岐山地区遭遇了地震,地陷,旱灾等天灾,境内惨不忍睹,很多周朝贵族已经在犬戎入侵前迁徙到了关东。这进一步削弱了王土的防御能力和恢复能力。

 


     
    
     

 


    西戎与北狄 大体上以黄河为分界线

 


    
    

 


    公元前771 年,大洪水终于爆发。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的军队,杀死周幽王,掳走褒姒及王室珍宝并焚烧镐京。秦襄公和卫武公等贵族带兵勤王,立太子宜臼为天子为周平王。

 


    虽然被拥立为王,但是周天子已经背负了弑君弑父的骂名。加上王土内的农业和城市损毁严重,要塞遭到废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历史上所称的春秋时期开始。

 


     
    
     

 


    西戎的进攻 终结了西周时代

 


    
    

 

秦与戎的交织


     
    
     

 


    西戎的攻击给了秦人以大发展的机会

 


    
    

 


    杀死幽王的犬戎,却给西部其他戎族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而在诸夏的世界里,戎狄诸部族在春秋初期有过一次大规模的持续入侵活动,与南方楚国的侵略此起彼伏。这些族群先后攻破了卫国、燕国等较大的诸侯国。齐国、鲁国和郑国也受其侵扰。戎狄甚至把公主嫁给周天子,以婚事参与周王的废立活动,一度导致周襄王流亡失所。

 


    在齐桓公和晋献公等君主的遏制和兼并下,戎狄入侵中原的势头逐步遭到遏制。中原地区的戎狄和诸夏逐渐攻守异形。但是在西部,义渠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了。当时义渠占据了泾河上游的谷地。

 


     
    
     

 


    戎狄一度大规模进入中原北部厮杀

 


    
    

 


    与此同时,因为秦人为周天子护驾有功,所以周天子将王土分给了秦人,让他们与戎狄血战。经过了5-6代国君的经营,秦人逐渐占据了大半个关中,收编了泾河和渭河流域的周朝遗民。从他们那里学习周礼和文字。

 


    到了秦穆公的时代,秦国土地已经从西陲扩展到了岐山以东,占有了关中的大部分地区。在秦穆公统治的早期,秦人趁着东方的邻居晋国内乱,先后扶持了两人晋国君主晋惠公和晋文公。而且秦穆公唯才是举,大力提拔了百里奚,蹇叔等来自东方的人才。在收编了关中的周人遗民之后,秦人还参与了晋文公打压戎狄对王室的干扰,击败了南方楚国对于中原的侵犯。

 


     
    
     

 


    受西戎影响 早期秦人对于相马有特别的理解

 


    
    

 


    此时的秦国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西戎色彩。百里奚和伯乐等名臣都善于牧马,中原诸侯将人才比喻为美玉。而将千里马与人才挂钩的比喻却出自秦文化。秦国祭祀的三牲是有着殷商文化特色和游牧特色的骝马、黄牛和羝羊。这为秦人接受戎狄文化打下了基础。

 


    当时,西戎绵诸国的大臣由余出使秦国。由余认为秦人从周人和晋人那里学习礼仪法度,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劳民伤财。这是自行取乱,容易造成人民劳苦。而且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所以他建议秦国像内亚的游牧部族学习,减小君臣之间的权力距离。缩小君主到民众的距离,举国上下如同身体一般连贯完整。

 


     
    
     

 


    立志于建立诸夏霸业的秦穆公

 


    
    

 


    于是秦穆公以女色为诱饵,离间戎王和大臣由余的关系,从而让由余为自己所用。最终击败了20余个西戎部落。其中,义渠是给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一个部族。

 


    这一轮称霸和改革之后,秦国与中原诸侯的文化差距越来越大。《谷梁传》就一口咬定,秦国是“狄秦”。

 


    
    

 


     
    
     

 


    先秦诸夏短剑与早期斯基泰文化短剑风格类同

 


    
    

 


    秦人有着区别于山东六国的习俗,配带游牧风格的短剑。考古发掘中,秦国的大小贵族几乎人人佩刀北方草原风格的短剑,这与山东诸侯很不一样。这是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秦国人是农牧并重,畜牧业发达。贵族们的食谱以食肉为主。所以和胡人贵族一样,短剑不仅是秦人的贴身武器,也是食肉的工具和身份象征。

 


    在战车形制上,秦国战车与周人、楚人和晋人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中国式的战车部件---车轼。考古证明,他们的战车与中亚的亚述和波斯战车,以及阿姆河宝藏中出土的黄金战车形制相同。这一影响显然来自于与秦人关系密切的西戎乃至内亚。

 


     
    
     

 


    义渠人墓中发现的先秦戎车

 


    
    

 


     
    
     

 


    出土的秦国战车在结构上与中原不同 更接近内亚样式

 


    
    

 


     
    
     

 


    出土的河中与亚述帝国战车形象

 


    
    

 

战国时代的历史


     
    
     

 


     斯基泰黄金制品(左)与先秦豹纹黄金胸饰(右)

 


    
    

 


    秦穆公之后的230多年间,秦国的东进成效不大。14位君主多数是平庸之辈,在对中原的扩张上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功绩。所以秦只能选择与晋国北部的白狄还有南方的楚国联合,两头牵制晋国。而本国主要的扩张方向基本上是西北方,长期与西戎混战。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