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中国历史 >

清末成立的外务部和总理衙门有什么区别?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4-12-07/ 分类:中国历史/阅读:
清政府设立外务部的直接原因是应列强要求,1901年7月(清光绪辛丑六月),清政府在庚子国难及签订《辛丑条约》后,在帝国主义的要求下,撤销总理衙门,设立外务部。这项要求被联军列入了《辛丑和约大纲》第十二条:改革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及外使觐见礼节,后为 ...
清政府设立“外务部”的直接原因是“应列强要求”,1901年7月(清光绪辛丑六月),清政府在庚子国难及签订《辛丑条约》后,在帝国主义的要求下,撤销“总理衙门”,设立“外务部”。这项要求被联军列入了《辛丑和约大纲》第十二条:“改革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及外使觐见礼节”,后为清廷接受列入《辛丑条约》第十二款,另外西太后也希望籍此变政,抚平国内欲效西法的呼声。

 


    

 

 


    

 


    总理衙门

 


    至于“外务部”比“总理衙门”的增益之处,我们不妨先看一下“总理衙门”的架构和职能,再叙述前者与其不同之处。

 


    总理衙门设立于1861年3月11日,其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不久,《北京条约》重申了外国代表驻京的权利,这就产生了“设立一个外交机构统筹办理对外事务”的需要,“洋务”不同于“藩务”,礼部已不能胜任。故此,清廷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国使节将其视为中国的“外交部”,但其并非一个正式机构。它具有如下特点:

 


    1. 它被设想为一个临时机构,由亲王负责,其属官均为兼职,另领军机大臣、大学士、诸部职务;2.它没有编制,没有固定级别,只负责执行,不参与决策(决策权归皇帝和军机处);3.分五股(俄、英、法、美、海防);4.同时开办现代化项目,如倡西学,办新学堂、工业等;4.在奕䜣失宠后,权力逐渐从总理衙门转移到北洋大臣(李鸿章)。其主要弊端是既被顽固派抨击崇洋媚外,且被西方人批评因循守旧;前期因人设事,后期因人废事,受奕䜣个人的政治前途影响很大(非正式机构)。总的来看,它只是一个军机处的下属机构,前期能有一定作为主要是因为其领班大臣奕䜣同时掌管着军机处,位高权重。

 


    

 

 


    奕䜣

 


    外务部与“总理衙门”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真正成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正式的外交机构,而不同于“总理衙门”仅是个临时办事机构。它的地位也被确立,享有很高的品秩,“班列六部之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把“外交”事务看做一个重要事务设正式机构独立办理(这是较“总理衙门”进步之处),但这个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为履行条约义务,清廷内部并未发生太大的转变,诚如萧一山先生所言“其实乃慈禧愧对国人之一种遮羞举措耳”。

 


    

 

 


    外务部大臣与外国使节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广告 330*360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