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中国历史 >

曾国藩为何能剿灭太平军却无法剿灭捻军?(3)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4-12-03/ 分类:中国历史/阅读:
即使是曾国藩自己的嫡系部队,由得意门生李鸿章带出的淮军,也大扯他的后腿,比如他命李鸿章的六弟李昭庆率领游击部队和捻军角逐,李鸿章相当不爽,执意请调李昭庆去固守济南。他身在两江,却干涉曾国藩的指挥权, ...

 


    即使是曾国藩自己的嫡系部队,由得意门生李鸿章带出的淮军,也大扯他的后腿,比如他命李鸿章的六弟李昭庆率领游击部队和捻军角逐,李鸿章相当不爽,执意请调李昭庆去固守济南。他身在两江,却干涉曾国藩的指挥权,弄得曾国藩十分恼怒,但淮军虽脱胎于湘军,可已经自成体系,若李鸿章不买账,曾国藩也无力调动。

 


    寒心之余曾国藩大发牢骚,说,若淮勇不能平此贼,大局岂敢复问,若六七月毫无起色,国藩当奏请阁下(李鸿章)北征剿捻。

 


    四省驻军的消极避战,门生故吏的处处掣肘,曾国藩徒叹奈何,若在1862年之前,湘军最为锐盛之时,胡,彭,左等得力战友尚在,局面又何至如此尴尬,所谓运去英雄不自由,此气数使然,也非曾国藩之过错。

 


    三、杀伤捻军的方略也杀伤了地方

 


    

 


    为了切断捻军补给,曾国藩在四镇十三府实行查圩,保甲连坐坚壁清野之策,修四河坊堤又要征用大量民夫,耗费各省钱粮,这给地方官绅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不仅百姓怨声载道,地方官员也意见极大。

 


    

 


    比如河南巡抚吴昌寿就对曾国藩的各项指令逐一挑剔,拒不执行,曾国藩要坚壁清野,吴昌寿说正值夏收夏种,农忙季节,野不可清,到秋八月,又说秋收秋种,野也不可清。曾国藩要在周家口重点设防,成立大营,屯米万石,同时屯集大量草料,吴寿昌说,烽燹所至,则求一升米,一束之刍不可得。还骂曾国藩在河南纵兵扰民,于民不聊生之际,大肆搜掠。对于修贾鲁河,沙河,征发民工,吴寿昌也推诿不办。曾国藩不得不将吴参劾而去,而换来的李鹤年也不比吴寿昌好些。

 


    

 


    贾鲁河,沙河防线是四河防线的要害,没有河南地方官的支持,自然被捻军突破。另外地方乡绅见僧格林沁追击捻之势赞其忠勇,而见曾国藩坐镇徐州以静制动,便谤其无所作为空耗粮草,因此物议纷纷,谤满盈道。也给曾国藩平添了很多麻烦,他自己也说,河南公事皆不顺手,地方官员奏疏中对自己毁伤甚重。

 


    

 


    1866年9月捻军破沙河防线,曾国藩自哀制捻无术,其实他自金陵北上治捻,军令战法条条有序,河防之策更切中要害,只是地利人和皆不在他,湘军疲弊不堪,淮军坐大自擅,地方官员轻乎散漫,这些原因。最终令其无功而返。

 


    说到底,曾国藩还是太执拗。

 


    彼时淮军之势渐盛,李鸿章正在成为清廷新晋大员,新旧交替,权柄更迭之时,曾国藩以许国之心,勉强抖擞,率疲惫之湘军剿五省流窜的顽敌,或许本来就是赴了一个不合时宜的局。

 


    曾国藩去任之后,他的河防之策被李鸿章继承了下来,并以一贯之,终于在1868年彻底剿平了捻军,至此淮军替代湘军,成了清廷最为倚重的武装力量。

 


    

 


    湘军的时代结束了。

 


    

 


    大司马的新书《宿命三国》,解析出现三国时代的前因后果,实际上是以三国为切入点,考察从汉到唐的历史演变,敬请支持。看了觉得不错的朋友,方便的话请到平台上给个好评。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