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世界历史 >

帖木儿帝国为何选择走河西走廊去东征明朝?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4-12-19/ 分类:世界历史/阅读:
在东西方古代交通史上,河西走廊并不是从中亚进入东亚的最理想选择。 相比北方的七河流域和草原地区,这里的道路更加狭窄,通行速度会更加缓慢。然而在1405年,中亚之王帖木儿却选择了从这里进军。准备带着庞大的军队,通过河西走廊。 这种看似并不十分合理 ...
在东西方古代交通史上,河西走廊并不是从中亚进入东亚的最理想选择。相比北方的七河流域和草原地区,这里的道路更加狭窄,通行速度会更加缓慢。然而在1405年,中亚之王帖木儿却选择了从这里进军。准备带着庞大的军队,通过河西走廊。

 


    这种看似并不十分合理的路线选择,是基于什么因素产生的呢?

 


    

 

 


    帖木儿帝国的京畿重地河中 距离费尔干纳盆地最近

 


    

 


    帖木儿东征明朝时的路线选择,就是从费尔干纳盆地进入西域。再从河西走廊进入甘肃,攻打明朝边境的嘉峪关。沿途会经过于阗、喀什、吐鲁番和哈密等地。虽然理论上他还有一条北线可走,但政治因素与他的身体状况都决定了只能选最近的路线东征。

 


    

 

 


    帖木儿在东征明朝前就已经出现了身体状态恶化现象

 


    

 


    早在远征明朝之前,帖木儿的身体状况就已经出现了恶化。根据当时的西班牙使节记载,在撒马尔罕监督公共设施建设的帖木儿,已经无法骑马而需要乘坐马车行动。所以,他自己也已经感觉到时日不多。远征明朝必须是一场快速而具有决定性的击溃作战。目的不在于征服明朝,而是击败和重挫明朝在东方的朝贡体系。

 


    

 

 


    帖木儿的首都撒马尔罕就是当时的世界交通大动脉

 


    

 


    帝国的大军从首都撒马尔罕出发,只有经过费尔干纳的碣石、苦盏等地,才是东进最快的捷径。只要翻过天山山脉的支系,就可以进入南疆的于阗等地。于阗一直是西域地区一块不错的农牧业产地。可以为大军提供第一轮的本地补给。经过第一轮快速行军的前锋部队,也可以补充大量消耗的体力和饮水。

 


    

 

 


    于阗一直是南疆地区自然环境最好的地方

 


    

 


    当时控制西域主要区域的东察合台汗国,在实际上沦为了帖木儿帝国的附庸。所以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能力。这就给帖木儿东征选择走河西走廊提供了第二个方便。西域的大部分城市和草场,也会成为军队从河中本土到关中地区的中间站。

 


    

 

 


    东察合台汗国 已经成为了帖木儿的附庸

 


    

 


    如果不是从河西走廊进军,那么帖木儿的军队就没有必要从费尔干纳进入西域。相反,他们可以一路北上,进入今天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七河流域。这里一直也是东西方交通大动脉之一。其可以承载的人数与物资,反而比小小的费尔干纳要多。

 


    

 

 


    天山西北的七河流域更适合东进蒙古高原

 


    

 


    但七河流域与西域又更高的山地阻隔,只有继续向东进入蒙古高原才比较方便。那样就意味着帖木儿需要去同蒙古高原上的各部落打交道。对于时间宝贵的他来说,这太过浪费。

 


    

 

 


    帖木儿大军的行动离不开各种畜力支持

 


    

 


    何况,帖木儿的军队里不仅有大量骑兵和更多的畜群。为了攻城掠地,也是为了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帖木儿的军中还有不少步兵和工兵队伍。这些人员要跟上骑兵的行动部分,也必须配备乘马。他们的补给物资也需要马匹和骆驼运送。

 


    

 

 


    帖木儿军队里大量使用的轻便弩炮

 


    

 


    根据15世纪的中亚军事习惯,人员集合后还要搜罗大量的口粮、武器和诸如斧头、铲子之类的必备工具。加在一起都是不小的后勤负担。工兵使用的弩炮和投石机的零部件,也必须提前打造,并随军运输。撒马尔罕兵工厂里铸造的各种火炮,则很难被拆卸拖运。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帖木儿大军的行动力。

 


    

 

 


    帖木儿工兵会在攻城时组装回回砲

 


    

 


    所以,虽然费尔干纳到河西的通道看似不大,但因为经常可以找到补给站而显得更加方便。当地的自然条件非常复杂,既有无法让人生存的荒地,也有水草丰美的草场林地。所以能支持东西方贸易商队的往来,并为快速前进的分队提供便利。

 


    

 

 


    费尔干纳地区并非一片荒芜

 


    

 


    帖木儿通过长期到东方经商的商队和使团,已经对甘肃等地的自然条件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这种熟悉程度是超过明朝对西域大部分地方的认识。他一方面要求士兵带齐足够的粮食,另一方面还带着种子前进,准备在西域的前进基地内播种。大军还随行带着羊群,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作为口粮宰杀。至于荒漠地带的水源问题,则可以用骆驼运输的方式予以缓解。西域的绿洲、河流与河西走廊的湖泊,都是非常必要的饮水补给来源。

 


    

 

 


    即便是在西域腹地的罗布泊 依然有水源可以寻觅

 


    

 


    

 

 


    河西走廊本身也有可以供使用的水源

 


    

 


    对于这次谋划很久的远征,明朝方面并非一无所知。但他们根据过往的战略部署思维,习惯性的将帖木儿东征视为普通的蒙古部落叩边。并将这次强攻想象为普通的边境劫掠行为。这种对敌人认识程度的差距,也会在战争初期造成很大影响。(完)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