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军事历史 > 军事历史 >

莱比锡战役: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陨落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4-12-17/ 分类:军事历史/阅读:
1813年的10月16-19日,决定欧洲在19世纪命运的莱比锡战役爆发。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与他的法兰西帝国,终于在反法同盟的联军面前败北。 风雨飘摇 从俄罗斯撤退的法军残兵败将 时间回到一年前,在1812年的10月19日,拿破仑率领法军主力离开莫斯科回国。 一路上风 ...

    

 

 


    1813年的10月16-19日,决定欧洲在19世纪命运的莱比锡战役爆发。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与他的法兰西帝国,终于在反法同盟的联军面前败北。

 

风雨飘摇


    

 

 


    从俄罗斯撤退的法军残兵败将

 


    

 


    时间回到一年前,在1812年的10月19日,拿破仑率领法军主力离开莫斯科回国。一路上风雪大作,无情地打在法军十万官兵的脸上。法军又冷又饿,加上俄军不断地骚扰阻截,兵力越来越少。经过克拉斯内、别列津那河血战,残军在付出重大代价后终于甩掉了俄军。曾经所向无敌的大军团,如今只剩下25000-30000人得以逃出生天。

 


    宜将剩勇追穷寇。俄军很快越过国境,攻入东普鲁士。由于有20万把移动的俄国刺刀撑腰,早就对法国人憋了一肚子气的普鲁士人,立刻跳反向俄国人投怀送抱。和后世民族优越感爆棚的德国人不同,在当时的普鲁士人眼里,“劣等民族”斯拉夫人可是货真价实的解放者。瑞典国王贝尔纳多特见势不妙也选择了与俄国、普鲁士结盟,强盛一时的法兰西帝国开始风雨飘摇。

 


    拿破仑回到巴黎后,立刻整军备战。在短时间内又征召了三十万新兵重新组建大军团,准备迎接联军的反扑。拿破仑凭借着过人的军事才华在吕岑和包岑战场仍然取得了胜利。然而因缺乏骑兵和战马,未能歼灭俄普联军的主力。双方均精疲力竭,不得不暂时休战。

 


    

 

 


    拿破仑的老丈人 弗朗茨皇帝

 


    

 


    与此同时,西班牙的状况同样岌岌可危。在威灵顿的率领下,英、葡、西联军在维多利亚之战决定性地击败了法军,已逐渐逼近法国南大门。面临两线作战的法军,战略态势非常恶劣。

 


    要想稳住东线的战局,确保奥地利帝国保持中立至关重要。弗朗茨皇帝派出梅特涅出使法国,向拿破仑提出解散华沙大公国,解散莱茵同盟,让出萨克森等条件。这些拿破仑绝无可能接受的。事到如今就是亲家也不得不兵戎相见了。

 


    1813年8月,联军与法军在德累斯顿展开激战。虽以法军的胜利而告终,但未能给予联军重创。与此同时,其他战线上的法军却不断失利。身处大逆风局,曾经不可战胜的拿破仑还能重现当年奥斯特里茨会战的荣光,一举打垮反法联盟吗?

 


    

 

 


    维多利亚之战 法军在半岛上的最大失败

 


    

 

外线VS内线


    

 

 


    莱比锡之战的双方布局图

 


    

 


    外线与内线作战,从军事学的角度来说各有优劣。处于内线的一方能够利用兵力集中和交通线短的优势,各个击破外线之敌。而外线在战略上处于主动,能以包围的态势,实施多个方向的进攻以歼灭敌军。莱比锡之战正是一场外线对内线的较量。

 


    法军主力分布在德累斯顿到维滕堡的易北河两岸。分成三个军团,分别在乌迪诺、麦克唐纳、圣西尔的指挥下,应对联军施瓦岑贝格指挥的波西米亚军团、布吕歇尔指挥的西里西亚军团、贝尔纳多特指挥的北路军团。拿破仑唯一的机会就是发挥法军的内线优势,让每一个军团都尽量缠住当面之敌。等拿破仑率领法军主力赶到后,集中兵力力图击破其中一路。再以各个击破的方式打垮联军另外两个军团。如此一来法军就全盘皆活了。

 


    拿破仑需要一场迅速、决定性的胜利才能奠定胜局。然而要想歼灭联军任何一个军团,都非易事。要歼灭贝尔纳多特的北路军团,意味着联军两个军团会合,丢失法军补给基地德累斯顿的风险。要打击东面布吕歇尔的西里西亚军,也并非易事。布吕歇尔滑如泥鳅,只要嗅到一丝拿破仑的味道就会跑的飞快。至于攻打施瓦岑贝格率领的联军主力,也同样面临着丢失德累斯顿的风险,无论进攻哪一路他都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毫无疑问,联军三个军团一旦有谁被拿破仑揪住,都将不可避免的惨败。所以,兵多将广的联军充分发挥外线优势,极力避免与拿破仑直接会战。一旦拿破仑来到前线的风声传来便立刻后撤,令其无机可乘。一旦拿破仑离开,就狠揍拿破仑手下的元帅们。拿破仑面对反法联军“捉迷藏”式的打法一筹莫展,战线逐渐后退。

 


    为了给拿破仑予以决定性打击,联军留下一支人马继续围攻德累斯顿,主力采取钳形攻势直取莱比锡城。1813年10月,联军三个集团共35万大军节节进逼,终于将法军19万人马压缩在莱比锡这座古城的周围。最终的决战即将到来!

 


    

 

 


    施瓦岑贝格虽然名义上是联军总指挥

 


    

 

决战来临


    

 

 


    俄普奥三国联军集结

 


    

 


    10月16日上午9点,联军在数百门大炮的掩护下全线发起了进攻。在北线普鲁士老将布吕歇尔以手下30000名步兵、8000名骑兵外加2500名哥萨克与310门火炮,向驻守在莫克恩一线的马尔蒙第6军发起了猛攻。法军仅有步兵19500人,骑兵4800人,面对在骑兵和火炮方面拥有绝对优势的联军,只得后撤至第二线的林登萨尔村进行抵抗。

 


    普军从左右两翼发起进攻。左翼队的指挥官朗热隆不敢冒然发起进攻。右翼队由约克中将指挥,首先派出两个旅组成多个营级纵队。从下午一点开始发起强攻,很快便在法军的炮火下伤亡惨重。

 


    

 

 


    普军冲入村中与法军交战

 


    

 


    下午三点普军再次发起进攻。为了压制法军炮火,普军的6磅步兵炮连运动到法军炮兵阵地的左翼以侧射迫使法军火炮移位。随后五个营的普军步兵投入了战斗,接连发起的两次进攻均被法军击退。还没来得及喘息之际普军就发起了第三次进攻。西里西亚后备步兵团两个营以及勃兰登堡团、第12预备步兵团1个营、西普鲁士掷弹兵1个营从左翼发起刺刀突击,终于突破了法军的战线,占领了村中一半的阵地。然后又陷入法军从右翼和正面构成的交叉火网死伤惨重。普军死战不退,用刺刀、枪托同法军官兵激烈肉搏,眼看防线即将崩溃,马尔蒙立刻投入法军数个步兵营实施反击,总算将普军再次击退。

 


    不顾之前进攻的惨重伤亡,约克中将命令普军继续进攻,打乱马尔蒙的部署。鉴于之前的进攻因为法军炮火而损失惨重,普军在法军对面的山脊上设置了两个炮兵连用来压制法军炮兵阵地。但是毫无遮掩的地形,还是让普军投入战斗的两个步兵营损失了三分之二的人马以及几乎所有的军官。双方你来我往,在莫克恩村中逐街逐屋地战斗。普军死守村中的阵地,法军多次反击都未能将普军击退,双方趋于相持状态。

 


    

 

 


    冲入法军阵营的普鲁士骠骑兵

 


    

 


    当天下午,左翼的朗热隆终于发起了进攻,猛攻克莱恩-维德里兹村。村中仅有波兰步兵4个营、800名骑兵和2个炮兵连驻守,防御力量十分薄弱。但看到对面来的是死对头俄国人,打的非常勇猛顽强。俄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不小的伤亡,双方反复争夺,村子数次易手。

 


    正当朗热隆准备再次进攻维德里兹村时,猛地发现法军援兵排成纵队正源源不断地开向维德里兹村,来援的法军第9师掩护波兰步兵进行重整。接着发起反击将联军从两个村子中逐出。联军被赶到溪流附近的树林里,2个猎兵团不断施放冷枪向逼近的法国人开火,打头的法军第145步兵团伤亡惨重。发现朗热隆一线的战况不妙,布吕歇尔元帅立刻派出了第8军、第10军前往支援。朗热隆重新发起攻击,再次攻占了维德里兹村。

 


    

 

 


    改革后的普鲁士军队 战斗力比之前大为提高

 


    

 


    右翼的约克元帅也派出第7旅、第8旅投入进攻,很快击退了符腾堡骑兵团的冲锋,与4个法军步兵营交上了火。双方你来我往,战斗陷入了僵持。约克见状立刻命令6000名联军骑兵出击。带头冲锋的勃兰登堡骠骑兵团和紧跟着的勃兰登堡乌兰骑兵团,在莫克恩村绕了个圈,很快杀到匆忙结成空心方阵的法军步兵面前。他们迅速毁灭了法军两个空心方阵,缴获了6门火炮。

 


    马尔蒙元帅为了掩护溃散的法军步兵,命令第25轻骑兵旅前进攻击普军骑兵。然而进攻勃兰登堡骠骑兵团左翼的符腾堡骑兵一个团,遭到勃兰登堡乌兰骑兵团的反冲锋很快被击退,整个骑兵旅被联军骑兵撵了回来。气势如虹的联军骑兵接着杀进法军第1陆战团的队列里,法军一片大乱。二线部队也接着被联军骑兵冲垮,数个方阵被联军骑兵毁灭。普军步兵排成梯队跟在骑兵之后,从骑兵打开的突破口蜂拥而入。

 


    

 

 


    勃兰登堡的乌兰骑兵团

 


    

 


    联军骑兵继续猛攻,很快撞上了正在后撤的法军第1陆战团的残兵和第3陆战团的组成的方阵里。很快又毁灭了法军一个方阵,缴获了一面鹰旗和700名俘虏。剩下的法军后卫维持着方阵且战且退,全军后撤至格利斯村。联军很快把2个12磅炮兵连拉了上来向正在撤退的法军官兵发射霰弹,杀伤了大批法军官兵。眼见普军得胜,俄军第11、第17步兵师也开始猛攻马尔蒙军的右翼。东布罗夫斯基指挥第27师试图利用俄军两个步兵师的战线缺口发起反击,结果很快被联军投入的预备队击退,全军只剩下几百名残兵撤离战场。与此同时,俄军第9军也加入了攻势,击退了法军第9师。

 


    在联军压倒性的兵力优势面前,法军虽然英勇顽强,但已无法改变战败的结局。法军第6军的战线不断后退,马尔蒙无奈地命令由伤亡最小的第22师掩护全军继续后撤。随着夜幕的降临,疲惫不堪的联军停止了追击,法军撤至帕特村进行重整。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联军伤亡了7506人,赢得胜利的联军得以将北面包围圈收得更紧。根据联军的战报,共缴获两面鹰旗、两面军旗、53门火炮、大批辎重车以及2000名俘虏。法军的损失估计在6000-7000人左右,连马尔蒙自己也挂了彩。

 


    

 

 


    法军依托村中的石制房屋和围墙顽强抵抗

 


    

 


    中路的战况也不乐观。波西米亚军团进攻法军中路的林德瑙尔村,该村连接着莱比锡城唯一位于埃斯特河的桥梁,一旦被联军占据即能切断法军的退路,所以位置非常关键。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第8军、第8师、第11师等法军各部进行着顽强地抵抗。可怜的波尼亚托夫斯基在当天刚受封元帅就披挂上阵,勉力维持着摇摇欲坠的战线。奥军与法军围绕着村庄四周反复争夺,好不容易强攻拿下的村庄,又在法军不断投入地生力军反击下多次易手。双方一直交战至傍晚,法军勉强稳住了战线,但形势并未改观。

 


    在南线联军的攻击也十分猛烈。他们与法军第9军、第2军、第8军和麦克唐纳的第11军一部围绕着瓦肖村、马克-科林贝格村一线交战。在瓦肖村后山观战的拿破仑,发现了唯一的胜机。奥军大部分人马都被试图包抄法军后路的施瓦岑贝格部署在埃尔斯特河西岸。只要先以守势消耗波西米亚军团的锐气,伺机投入反击,就有粉碎波西米亚军团的机会。即便不能将其击破也能予以重创,尽可能迫使本就不愿多死伤、财政困难的奥地利人媾和。剩下俄军、普军独木难支。如此一来就能扭转如今的不利形势,实现奇迹般的翻盘了。

 


    

 

 


    拿破仑与波尼亚托夫斯基在莱比锡战场

 


    

 

命运的裁决


    

 

 


    以纵队前进的法军步兵

 


    

 


    当天上午,在法军各部的顽强抵抗下,波西米亚军团几次进攻均被挫败。克莱斯特、欧根第2军属下各部在法军炮兵集群数个小时的炮击下伤亡惨重,阵线越来越薄弱。觉得时机已到的拿破仑,即刻命令近卫军各部准备投入反击。

 


    16日上午10点至11点法军开始集结。老近卫军第2师、青年近卫军第1、第3师、瓦尔特的近卫骑兵开始列阵,第9轻骑兵师、第5重骑兵师、第6重骑兵师、第5骑兵军在近卫骑兵之后待命。

 


    

 

 


    冲锋的波兰近卫第1枪骑兵团

 


    

 


    由于身处危局,鉴于法军没有援兵和更多的预备队,究竟要不要在此时投入反击,拿破仑仍然举棋未定。为了确保攻击万无一失,拿破仑指望着马尔蒙抽身前来。可惜他被布吕歇尔牢牢缠住,已不得不留在莫克恩附近堵住汹涌而来的西里西亚军团了。

 


    麦克唐纳的第11军已受命行进至左翼,牵制东面塞费尔法茨方向的奥军第4军。不能再等了,成败在此一举。下午两点左右,拿破仑下令发起攻击。乌迪诺的第1青年近卫军和维克多的第2军很快就将兵力薄弱的俄军第2军从马克-克莱贝格村撵了出去。巴克莱发现情况不妙,立刻命令尼古拉•拉耶夫斯基的两个掷弹兵师和一个胸甲骑兵师上前支援。但其兵力不足以支撑联军整条战线。

 


    

 

 


    皇后近卫龙骑兵团 他们也投入了战斗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