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名人 >

十六国时期前燕宗室名将太原王太宰:慕容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4-07-09/ 分类:历史名人/阅读:
中国历史上,受命托孤、辅佐幼主的权臣不少,除去年代久远的上古时期,两位圣贤伊尹、周公外,到了君权强化的后世,几乎就只有两个人做到了君臣情谊全始全终,一位当然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白帝托孤家喻户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另一位就是本文主人公慕容恪了 ...
    
    中国历史上,受命托孤、辅佐幼主的权臣不少,除去年代久远的上古时期,两位圣贤伊尹、周公外,到了君权强化的后世,几乎就只有两个人做到了君臣情谊全始全终,一位当然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白帝托孤家喻户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另一位就是本文主人公慕容恪了。
    而舍此之外的众多权臣,最后基本只有三条路可选:
    要么如司马懿、杨坚一般,自己或子孙终于篡位,改朝换代;要么如宇文护、鳌拜一般,被长大的小皇帝诛杀夺权;要么如霍光、张居正、多尔衮一般,生前大权在握,死后被小皇帝清算,家人遭殃。
    这也是君权和相权不可调和的冲突之必然,并非单纯是权臣或皇帝的人品心性所致。
    一、受命托孤,辅佐幼主,如诸葛亮一般君臣和谐,全始全终。
    公元360年,控制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前燕帝国皇帝慕容儁病危,对他弟弟大司马慕容恪说:「如今天下三分,江南东晋和关中秦国虎视眈眈,我儿子慕容暐年幼,所以我想让你继承皇位。」
    慕容恪坚决推辞,说:「陛下既然认为臣能够承担平定天下的重任,难道臣就不能和周公、诸葛丞相一般,忠心辅佐少主么?」慕容儁听闻其言,甚为欢喜,连连称好,含笑而逝。11岁的太子慕容暐即位,皇叔慕容恪被封太宰、录尚书事,从此总揽燕国朝政。
    燕太宰、太原桓王慕容恪
    慕容恪说的可不是哄人的场面话,很快另一位辅政大臣太师慕舆根便表示愿意支持他夺取皇位,想博得拥戴之功,被慕容恪严词拒绝。不久后,更以慕舆根心怀不轨之罪,将他一党诛杀,令百官震慑之余,人心就此安定。
    观列朝乱世,割据政权中不知兵不立恩信的孺子,能单靠血缘就保住地位的,大约只有蜀汉后主刘禅和燕国皇帝慕容暐这两例了,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谨守臣节、既忠且能的摄政大臣。
    燕帝慕容儁死前,正是因为对乱世中幼子难立心知肚明,不得已方欲传位慕容恪,慕容恪却坚决拒绝,表达忠于幼主之志,给了兄长一个意出望外的大惊喜。此后一直到慕容恪生命尽头,他都真正做到了为国家呕心沥血、对君主谨守臣节,因此生前身后,皆被朝野称誉为周公、诸葛亮一般的圣人,君主慕容暐同样感怀他的恩情,厚待他的家人,给予他隆高的身后之誉。
    慕容氏前燕政权经过慕容廆、慕容皝两代在辽东的数十年时间经营,大量任用汉官,招揽汉民,到慕容儁时代,汉化程度已经极深。也并没有与之前的石赵、之后的拓跋北魏那样,抬高本族为所谓“国族”,对汉人去做严格隔离与歧视对待。而且自称为黄帝之子昌意后裔,若论汉化程度,比苻坚时代前秦有过之无不及,大概只不及元宏改制后的后期北魏。
    两个例子,苻坚灭燕后,大量任用慕容鲜卑族人,分置各地,委以实任,以推进氐秦帝国的汉化进程;北魏前期,因为慕容氏后裔汉化过深,拓跋氏鲜卑各部甚至不愿承认其鲜卑同族身份。
    而慕容恪其人,正是饱读经史典籍,沉溺于汉文化中,严格以汉人士大夫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的汉化贵族。史称其“每所言及,辄经纶世务”“罢朝归第,则尽心色养,手不释卷”。
    慕容恪摄行国政,选贤任能,博采众议,废除苛政,勤政爱民,深得燕国民众爱戴,被其劲敌王猛叹服为“古之遗爱”,比之春秋名相子产,并祭以“太牢”之礼。
    数十年后,后燕复国,与军阀翟辽相争,只因燕军统帅是慕容恪之子慕容楷,翟辽部众便纷纷奔走相告,称“太原王之子,就是我等父母”,归顺者络绎不绝,成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范例。

    
    二、年少成名,骑兵天骄,扫荡东北,让韩国人惧怕了上千年。
    有趣的是,慕容恪在中国算是个很冷门的历史人物,和自称为他后世子孙的文学人物“慕容复”相比,只怕在公众的知名度百不及其一。但在韩国,慕容恪的知名度却要高得多,甚至被当做“大韩民族”历史上最危险的敌人之一。
    这其中的原因,就要从韩国人乱认祖宗的习惯说起了。我国东北曾有两个历史悠久的边疆民族政权,一个叫扶余国(公元前2世纪-公元494年),另一个叫高句丽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在慕容恪的时代,他们占据了今天吉林、俄罗斯远东滨海,以及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因此都被韩国人认作他们的祖先,对中国东北领土和长白山的觊觎之心可谓昭然若揭。
    而慕容氏燕国崛起于辽西,因此和高句丽、扶余两国为争夺辽东,长年征战。
    公元338年,当时控制中国北方的后赵皇帝石虎亲率数十万大军攻打燕国,却久围棘城不克,被迫撤军。年仅17岁的慕容恪率两千骑兵奔袭撤退中的赵军,石虎以下几十万赵军弃甲溃逃,被燕军顺势斩首三万余级;
    同年,在密云山之战,慕容恪率七千骑兵伏击赵国名将麻秋率领的三万赵军,再次大获全胜,将赵军斩首大半,余皆俘虏,顺势将鲜卑段部一举收服。
    一颗璀璨将星在辽东冉冉升起,在中学生一般的年纪就一举成名、名震天下的名将,历史上的先例,大约只有大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了。巧合的是,他们都可说是同时代最强的骑兵天才。
    公元341年,慕容恪之父、燕王慕容皝亲征高句丽国,以声东击西之计,分出一万五千兵马从北路佯攻,吸引了高句丽军统精锐五万;慕容皝率四万燕军主力从南路推进,另两位燕国名将,慕容皝之叔慕容翰和慕容恪之弟慕容垂为大军先锋,面对高句丽羸弱的留守兵马所向披靡,杀进高句丽国都丸都城,高句丽国王高钊单骑出逃。
    燕军挖掘高句丽王陵,将高句丽前任国王高利的棺木掘出,然后一把火把高句丽王宫烧毁,拆除丸都城墙,带着高钊的母亲和妻子、大量珍宝,以及五万多高句丽人,满载而归。
    因为高句丽国在几百年后,击败了隋王朝的讨伐大军,几乎全歼了三十万隋军府兵精锐,间接导致了隋朝灭亡;随后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同样顿兵于安市城下,被迫撤军。因此被韩国人强认为祖宗,当做了他们“大韩民族”历史上最大的荣光。
    同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既然韩国人认了这么个祖宗,之前高句丽和燕国战争中,王宫被毁、王陵被掘、都城被拆、太后和王后做了俘虏、王室所藏珍宝和国家档案资料被燕国席卷一空的奇耻大辱,也就只好由他们生受了。
    这一战也是高句丽七百年历史上输得最惨的一战,侥幸逃得一命的高钊,无奈之下只好向燕国称臣,又从所剩领土搜刮了大量珍宝奉上,燕国这才将他父亲的棺木连同尸首送还。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