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中国历史 >

孙权北伐的目的是什么(2)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4-07-25/ 分类:中国历史/阅读:
合肥可以说是孙权的滑铁卢,他六次北伐进攻合肥,但结果却无一胜绩,反而在第二次合肥之战中差点丢掉了性命。而原因则与曹操的战略决策及孙权的战术失误有关。 (一)、曹操方面针对合肥采取的措施 曹操对战略要地合 ...
    合肥可以说是孙权的滑铁卢,他六次北伐进攻合肥,但结果却无一胜绩,反而在第二次合肥之战中差点丢掉了性命。而原因则与曹操的战略决策及孙权的战术失误有关。
    (一)、曹操方面针对合肥采取的措施
    曹操对战略要地合肥很重视,而且他对孙权的战略意图也洞若观火。早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就已未雨绸缪,提前在合肥做战略布局。
    未雨绸缪:曹操重建合肥城
    “既受命,单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三国志·魏书·刘馥传》
    

    刘馥
    公元200年,由于连年战乱,造成江淮地区局势混乱,而昔日繁华的合肥也已破败荒废,成为一座空城。当时曹操虽然正在官渡与袁绍交战,但他未雨绸缪,认为要稳定东南地区的局势,就必须将扬州治所迁至合肥,于是就表奏刘馥为扬州刺史,让他重建合肥城。而刘馥本来就是一个军事行家,他选址重建的合肥城正处于施水与肥水的交汇地段,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舆地纪胜》中就指出:
    “古者巢湖水北合于肥河,故魏窥江南,则循涡入淮,自淮入肥,由肥而趋巢湖,与吴人相持于东关。吴人扰魏,亦必由此。”
    到了公元209年,曹操又在合肥城外以东约3公里的南淝河北岸修筑了教弩台,即是弓弩兵的防守堡垒,而弩箭的射程刚好可以到达南淝河上的战船,以此作为遏制东吴水军的前哨阵地。此后,合肥城就成为曹操压制孙权北伐的重要堡垒,而依托合肥城,曹军得以扼守咽喉,从而使东吴“故终吴之世,不能与魏人相遇于中原。”
    

    采取汉中实施过的坚壁清野战术:迁走淮南地区居民,使孙权北伐军沿途无法得到补充
    曹操当年在官渡与袁绍对峙时,就曾迁走白马城的百姓以消耗袁绍,而在战略性撤离汉中之时,他也将汉中的居民一同迁走,让刘备得到一个几乎是空城的汉中,直接导致后来诸葛亮北伐时必须从路途遥远的益州运送粮食。曹操此招可谓是屡试不爽,在公元212年,为了减轻合肥方向的防守压力,消耗孙权的北伐军力,曹操又故伎重演,他强制将淮南的民众迁移至淮北,虽然后来淮南的十余万百姓因为受惊吓逃到东吴境内,但他也达到了坚壁清野的目的。在《资治通鉴》中记载:
    “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馀万皆东流江,江西遂虚,合淝以南,惟有皖城。”
    这就造成从合肥到濡须坞数百里地缈无人烟,使孙权在进攻合肥时遇到沿路难以补给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每次进攻合肥的时间都不能持久。
    

    曹操
    建立合肥新城:引蛇出洞,瓮中捉鳖
    合肥城南临江湖,北远寿春,贼攻围之得据水为势,官兵救之当先破贼大辈,然后围乃得解,贼往甚易而兵往救之甚难,宜移城内之兵。——《三国志.魏书.满宠》。
    合肥旧城由于离寿春较远,两者不能形成犄角之势,而且旧城离南淝河只有一箭之地,在开战时,吴军登陆后马上就能投入攻城之战中,如攻城不利则退回船上的距离也近。正因如此,孙权虽然一直攻不下合肥,但也对合肥的防守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不过,这种状况在公元233年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曹叡在位期间,满宠接替曹休负责东侧对吴作战。他在认真研究了合肥的地理位置后,认为孙权之所以敢屡次进攻合肥,是因为合肥离寿春过远,导致在合肥有战事时寿春不能及时出兵夹攻吴兵;另外,吴军可以倚仗水势攻城,正好发挥了其擅长水战的特点。因此,他向曹叡提出建议:将合肥城向西移三十里,这样不但可以倚险固守,而且吴军要攻城就必须上岸,正好暴露出其不擅长陆战的弱点,这就相当于引蛇出洞;同时,如吴军进攻合肥,寿春的援兵可赶来断吴军的退路,这样就可达到瓮中捉鳖的效果。曹叡同意了满宠的建议,于是开始建筑合肥新城。
    

    满宠
    新城刚建好,孙权就发起了第五次北伐,结果正如满宠所料。孙权见合肥新城离岸太远,竟在水上停留了二十天都不敢下船。最后只好计划撤退,但是,如果连岸都不上就下令撤退,必然会灭了自家威风,于是,孙权就派兵上岸佯攻以炫耀武力,不料满宠早就在城外埋伏了六千精兵,吴军一上岸就遭到伏兵掩杀,结果大败而回。
    合肥新城建成后,吴军想攻城就必须上岸,但上岸就会暴露出吴军不善陆战的弱点。而且又存在着寿春的守军来断吴军退路的可能,这对吴军来说,可以说是打蛇打到其七寸了。
    (二)、孙权屡攻合肥不胜的战术原因
    孙权的北伐战略就是合肥战略,但孙权却六战合肥无一胜绩,其中原因除了曹操在合肥采取了正确的应对措施之外,也与孙权方面的战术失误有关。
    

    第一次合肥之战:孙权离破城仅一步之遥,但却中计退兵,错失取得北伐首胜的最好一次机会
    公元208年十一月,曹操在赤壁遭遇惨败。十二月,孙权率军攻打合肥,此时曹军新败士气低落,而吴军则气势如虹,这时如果能顺利攻下合肥,曹操将会有崩盘的可能,事实上,这也是孙权六次合肥之战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开战后,孙权围攻合肥城,但连续围攻了三个多月却始终无法破城。此后天公作美助攻孙权,开始连日下雨,而大雨也使城墙快要崩塌了,守城军士无奈只好用草苫盖著城墙,到了夜晚则点燃鱼膏照明防备。而到了这个时候,合肥城早已危如累卵,只要孙权持续进攻就能拿下。但在关键时刻,孙权却中计以为曹军的援军已到,匆忙退兵,合肥之围得以解除。
    孙权用防守的思路指导攻城战是此次失败的原因,按照常规的攻城做法,应该是持续进攻,不给城内任何喘息的机会,如果这样合肥城早就被攻破了。但孙权却给了城中守将喘息的机会,导致错失良机。
    第二次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惨成背景板
    公元 214年,孙权趁着曹操在汉中与刘备撕杀的机会,起兵再攻合肥。不得不说,孙权选择的时机很好。此时合肥城中只有七千守军,而孙权则起兵十万,双方的兵力相差悬殊。但是,此时合肥的主将正是孙权的克星张辽。
    

    张辽威震逍遥津
    此战孙权又犯了用防守思路指导进攻的老毛病。孙权上岸后首先安营扎寨,准备第二天再击鼓攻城。但张辽不给他机会,他趁吴军立足未稳之时,亲自率领800精锐骑兵冲垮了吴军营盘,先给了吴军一个下马威。后来孙权虽围攻了合肥十多日,但从上到下都已无心恋战,结果在撤退时被张辽在逍遥津痛击,孙权死战才得以脱身。此战后,张辽在江东威名远播,听到张辽的名字,小孩都不敢夜啼。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