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文史百科 >

古代婚服是如何演变的?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2-10-21/ 分类:文史百科/阅读:
周制婚服 爵弁玄端纯衣纁袡 婚礼古称昏礼,由举行于黄昏而来,婚字乃后所造。透过《仪礼》士昏礼篇等文献的记载,一个属于士阶层的昏礼可见一斑,基调庄严肃穆而全无今日的喜庆、热烈和喧闹。 新妇戴着与真发混同梳编的装饰假发。婚服形制与男子同,惟服色有 ...
周制婚服

  爵弁玄端——纯衣纁袡

  婚礼古称“昏礼”,由举行于黄昏而来,“婚”字乃后所造。透过《仪礼》士昏礼篇等文献的记载,一个属于士阶层的昏礼可见一斑,基调庄严肃穆而全无今日的喜庆、热烈和喧闹。

  新妇戴着与真发混同梳编的装饰假发。婚服形制与男子同,惟服色有别,上衣下裳均为黑色,取“专一”之意。蔽膝、鞋履、大带随裳色,亦为黑色。另外从阴阳五行思想考虑,由于黑色属阴,故而在裳下缘红色边,以注入阳气而致平衡。

图片.png

  周制婚服姆以黑色丝带和发笄束发,身着生丝所制黑色衣裳。蔽膝、鞋履和大带色黑。

  新夫头戴爵弁形似无毓之冕;上衣玄色(青黑)象征天,下裳纁色(浅红)象征地,有黑色缘边,喻阴阳调和。蔽膝随裳,棕红色。大带黑色。鞋履为赤舃,即红色复底鞋。

  随嫁者亦为黑丝衣裳,披绣有黑白相间的黼纹的披肩。

  新妇上车时由姆为其披上由黑色素纱罩衣以防风尘,此衣名“景”。

  昏礼中使者、侍者均着玄端服,包括玄冠、玄衣、玄色或者黄色裳、黑舃。

  同为蒹葭从风所作新妇服饰的复原图。图中婚服为深衣制,参考汉制之缘故。但在周代尚无深衣,而以上衣下裳分开的服装类型为宜。红色衣缘应仅施于裳下缘,而非全部衣缘

  唐制婚服

  梁冠礼服——钗钿礼衣

  有人认为这是红色婚服的起源。公服又称“从省服”,是指在一般场合穿着但又并非燕居家中所着的日常服装。公服具有一定的礼制功能例如在婚礼中穿着,但又不及朝服所服用的场合来得正式。公服包括冠、帻和簪导、绛纱中单、白裙衫、革带、方心、袜、鞶囊、双佩和乌皮履等

  唐制婚礼服融合了先前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烈喜庆;唐制是男服绯红,女服青绿,所谓红男绿女是也。

  女服“花钗青质连裳,青衣革带韈履(同裳色。夫有官者则从其夫之品服)”,头上的佩饰为金银饰以琉璃等的钿钗,钿钗有着品级的含义。

  自汉代以来汉族女子礼服多为深衣制,因上衣下裳属连隐喻女子“德贵专一”,如唐代士女的嫁衣“青质连裳”指的是青色的深衣。然而盛唐时襦裙大盛,一些学者持“唐代士女嫁衣系分裁制”的观点。

  宋制婚服

图片.png

  宋朝的婚服基本上是承接唐朝,但也有稍许不同,三舍生及品官子孙可假穿九品幞头公服,其余庶民新郎身穿皂色圆领衫、两个角往上折而后交叉固定的幞头(自然是黑色),新娘自然是冠子、霞帔、大袖衫,颜色是青色

  明制婚服

  九官品服——凤冠霞帔

  这时候明朝的婚服就是我们常见的凤冠霞披和状元服了。士婚,若穿深衣,妇则对应地服真红褙子、红罗裙,假鬓花钿;婿也可假穿九品官服——青绿色。

  文官补子为鹌鹑,武官补子为海马,妇则按与婿相同的品级佩戴相应凤冠霞帔或花钗,真红大袖衣或圆领女蟒服、大红褶裙,新娘加红盖头,或垂丝穗遮面,或纸扇遮面,穿绣花鞋象征吉祥。女子以用丝、缎制造的褂(上装)裙(下裳)为主礼服。用白金线、黄金线及珠石等绣成代表龙凤呈祥的龙凤和鸳鸯图案。

  清朝婚服

  清朝的嫁衣也沿袭了明朝的凤冠霞帔,虽然也是以红色为主,但是婚服的款式则是以旗袍为模板。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