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官场有哪些礼仪讲究?
在古代流传着一种叫做“十恶不赦”的说法,其中“十恶”里就提到了一条叫做“大不敬”的罪名,此罪名听起来名头倒是不小,但是实际上这个罪名最开始指的就是官员们在官场上礼仪不够周全。
在《红楼梦》里面,描述了一个混世人精——卜世仁,当其侄孙问其为官经验时,卜世仁说道:“至于说到做官的规矩,那不过是叩头、请安、站班,却都是历练出来的。”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官场礼仪的重要性,对于一些闲散官员或者职位较低的官员来说,学习和实践官场礼仪基本上就占了每天工作的一大半时间。
魏忠贤对官场这些形式主义的礼节情有独钟。有一次,一位叫崔中秀的朝廷命官犯了罪,为了逃避惩罚,他跑到魏忠贤处,大行叩拜之礼,直到把头磕出大血包。最终这位崔中秀真的如愿以偿地成为了魏忠贤的人——而且还是“养子”。
除了大礼之外,官场还有很多小礼节,如地位相同或相近者,见面用“顿首”,这个礼节就是施礼者双方皆下跪,以头碰地,迅速起身,只作短暂停留。
跪拜的礼节太过冗繁,所以发展到清代的时候,出现了“打千”这一礼数。施礼者右腿半跪,左臂垂直触地,口中道安。清朝奴才给主子请安,下级向上级请安皆用此礼。
到了清朝,地位相同的人见面,就用“拱手作揖”见礼。施礼双方都拱起双手作揖问安,如果有一方主动躲开,说明这一方表示谦让、辞礼。当然,也有高级官员见了低级官员反过来打千的情况。清末的封疆大吏袁世凯,为了巴结内臣马宾廷,在颐和园当着百官的面给马宾廷打千,此等行为,全然不顾官员的秩序和脸面。
跪着的礼数已经够让人难受了,站着的礼数同样叫人头疼。站班就是一种站立的礼仪,就是下属在上司未到之前在上司的衙门恭候,听凭上司训话或者分配。如遇到痛快的上司还好说,如遇到婆婆妈妈、嗦嗦的上司,甚至有可能站上几个小时,其中的苦痛不言而喻。
这些繁杂的礼节有时候被引为政治斗争的武器,用来迫害政敌,还成为阻碍官场局面进步的顽石,迫使很多有才之士远离官场。直到辛亥革命之后,这些冗繁的礼节才逐渐消失。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盘点明朝最惨的5位皇后
文史百科/阅读:5288 -
历朝开国皇帝的性格盘点
文史百科/阅读:3400 -
宋朝两个不能生育的皇后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阅读:3696 -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后是谁?朱常洛的妃子及儿子列表
文史百科/阅读:4552 -
清朝后妃中福晋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阅读:5875 -
嫡庶之分的由来 嫡庶究竟是怎么区分的?
文史百科/阅读:5775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