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丰登的五谷分别是什么
五谷丰登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意思是粮食有好的收成。不过你知道这里说的“五谷”指的是哪五谷吗?
实际上五谷在古代还不止一个说法,一般被认为是稻、黍、稷、麦、菽,另一种则是把稻换成了麻,因为早期稻主要产自南方,北方种稻很少。可以说五谷孕育出了人类文明,我们跟五谷在这千年时间内一直保持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人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知道“五谷”“六畜”都是啥吗?
向往美好幸福生活,是自有人类以来的顽强追求,所以,每逢新春,家家都会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蓄兴旺”,甚至还会写在红纸上,张贴在墙壁上,时时提醒家人,要为实现这样美好的明天而努力不懈。
如果连“五谷”是啥都分不清,是会被人耻笑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庸人的。那么,这里的“五谷”最初到底指的是哪些谷物呢?
这里的“谷”,原来是指带壳的粮食;“谷”字的读音,就是由壳的读音演变而来的。“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关于五谷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指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是无稻的。
五谷中的“稻”与“麦”大家都非常熟悉,现在已是人们日不可少的主食。而五谷中的“麻”,以前的农村很常见,现在种植已是越来越少了。这里的麻指的是麻子,它形似于芝麻,麻子的籽实,可食用(嗑食,猴子尤喜)、榨油、包饺子,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比如,与蜂蜜同时食用将致眼疾。只是,由于现在的食物丰富,麻子早已退出了人们的餐桌。在此,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五谷”中的“黍、稷、菽”。
先说“黍”。唐代诗人有首著名的五律,叫《过故人庄》,是曾经入选过中学教材的,是被要求的必背课。其诗云: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首句中“具鸡黍”的“黍(shǔ)”,系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叫黄米,煮熟后有黏性,是我国古代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次说“稷”。有个熟语叫“江山社稷”,这里的“社稷”,指的是土神与谷神。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拥有了土地与谷物,就有了立国与产家之本,所以,社稷又成为江山的代称。古代的皇城,都会有社稷坛,专为皇家供奉社神与稷神之用。社稷坛前,还给皇帝留了一亩三分地,以示不忘农本。
这里的“稷(jì)”,又称粟,俗称小米,又叫黄粱,是古代最最常用的主食。唐代传奇小说《枕中记》中,就记载了一个“黄粱梦”的故事,里面的“黄粱”就是稷。《枕中记》里说,有个赴京赶考名落孙山的举子卢生,途经邯郸,在旅店偶遇一位异人送枕,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店家的小米饭还没有熟。眼一睁一闭,一生就过去了,因有所悟。
再说“菽”。一代伟人曾写过一首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诗中的“稻菽”代指的就是五谷,也泛指田里的各种庄稼。“菽(shū)”,篆文写作“尗”,意思是像豆类生长的样子。“菽”,为豆类的总称。
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春秋考异邮》)
如今,“五谷”则泛指一切粮食类作物。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盘点明朝最惨的5位皇后
文史百科/阅读:5288 -
历朝开国皇帝的性格盘点
文史百科/阅读:3400 -
宋朝两个不能生育的皇后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阅读:3696 -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后是谁?朱常洛的妃子及儿子列表
文史百科/阅读:4552 -
清朝后妃中福晋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阅读:5875 -
嫡庶之分的由来 嫡庶究竟是怎么区分的?
文史百科/阅读:5775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