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军事历史 > 军事历史 >

越南战争 中国军人冒弹雨击毁大桥(2)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2-13/ 分类:军事历史/阅读:
上午8时35分,前卫营接近靠松山敌县独立营的主阵地,这时,离预定任务完成时间只剩下1小时15分。许世友等军区首长越级指挥这支关系战役全局的穿插部队,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攻占靠松山,按时到达东溪。 由于搭载 ...

  上午8时35分,前卫营接近靠松山敌县独立营的主阵地,这时,离预定任务完成时间只剩下1小时15分。许世友等军区首长越级指挥这支关系战役全局的穿插部队,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攻占靠松山,按时到达东溪。

  由于搭载的步兵伤亡殆尽,尖刀连已经没有步兵掩护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独的坦克分队是非常危险的。尖刀连在连长的带领下,利用晨雾未散,采用单号车向左,双号车向右开火的战术(炮轰山腰,高射机枪压制越军),山上的越军显然没有想到我军来的这样快,很多还在帐篷中就被击毙。我军顺利攻上靠松山。前卫营利用尖刀连的战果迅速跟上,突破靠松山,并向东溪迅速推进。此战异常漂亮,我军无一伤亡。

  9时50分,我尖刀连率先进入了东溪,比预定时间早了5分钟。林梦珠指导员率队冲在第一个,而东溪之敌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中国坦克从天而降。尖兵连接近东溪时,越民们还以为是越军的坦克,招手致意。省城高平至东溪的公共汽车也照常运行。直到坦克冲进镇里,一阵猛打后,东溪守敌才惊慌失措,四散奔逃。

  后继部队到达以后,我军开始对越军靠松山主阵地发动攻击。我军士气高昂,利用优势兵力和火力,经过1小时的激战终于攻克靠松山越军主阵地。   

黎猛中将

  高平“飞将军”

  10时10分,我军接到华侨送来的情报,越军1个师向东溪驰援。尖刀连受命于高平大桥狙击越军。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炸毁高平大桥。当尖刀连仅剩的5辆坦克达到高平大桥的同时,越军先头部队的坦克出到达了大桥。此时,尖刀连连长在高速驾驶的坦克中连连开炮击中大桥的桥墩,但他出成为了越军坦克的主要目标。他的坦克连中3发炮弹,但是仍成功击毁了高平大桥!

  战士们没有给越军任何机会,消灭了过桥的越军,把越军挡在了高平大桥的那边。之后,尖刀连在那里一直守到了后继部队到来。战后,据被俘的越军供称,当我军1辆坦克冒着弹雨硝烟,发疯一样冲向高平大桥,在超远距离上,在剧烈颠颇的坦克里,连连发炮击中桥墩时,敌师长——有名的“中国通”黎猛中将惊得目瞪口呆,连声说:“汉军中有如此人物,真不亚于当年飞将军李广也!”

  当我主力穿插部队逼近东溪时,越军17日下乍扒开东溪以东山区水库,造成纵长800米,宽约70米,水深1米左右的泛滥区,阻挡了我军后续部队向东溪方向的推进。直到下午2时48分东路穿插部队126师378团终于到达东溪,我军开始在东溪布置防守,并向高平方向发展。

  至此,激动人心的东溪战役结束。我军攻克东溪,切断了高平以西的铁路,完成了迂回任务,为前线我军主力围歼越军造成了非常有利的态势。

  评价与反思

  这次战役的组织是非常成功的。我军在越军看似没有缝隙的防线上找到了突破口,大胆投入兵力,在战线一侧达成突破,给正面越军的士气相当大的打击,使越军企图在山区粉碎我军进攻的计划破灭。然而,战斗中我军电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比如我军步兵搭载显然不熟练,在通过山路的过程中,伤亡惨重,机械化部队面对山区电显得束手无策,没有山地作战的经验;步兵和机械化部队在配合上存在很大问题,如果不是越军在东溪被占领后惊慌失措,否则单靠前卫1个坦克营是没有办法守住东溪的;参战的62型坦克显然不适合在山区作战的需要,正面装甲的厚度在山区显然是多余的,指挥坦克和装甲车上的天线也经常成为越军狙击手和反坦克手的主要攻击对象。坦克上的大口径高射机枪倒是对付越军的好装备。

  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东溪穿插战是其中一次非常经典的多兵种合成进攻战例。堪称现代化技术装备条件下的解放军传统穿插战术的崭新运用,因此在战后很长时期内广受关注,对中国军队多兵种合成进攻的理论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