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军事历史 > 军事历史 >

淮海战役的战术是什么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1-16/ 分类:军事历史/阅读:
淮海战役的战术是什么 战术是一场决战是否胜利的主要原因之一。淮海战役的战术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淮海战役纪念雕像 1948年10月,中野占领了郑州和开封两地区,国民党统帅部判断华野和中野一定会南下苏北然后联合起来攻打徐州。便想出了一套计策。计策有两 ...

淮海战役的战术是什么

战术是一场决战是否胜利的主要原因之一。淮海战役的战术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淮海战役纪念雕像

淮海战役纪念雕像

1948年10月,中野占领了郑州和开封两地区,国民党统帅部判断华野和中野一定会南下苏北然后联合起来攻打徐州。便想出了一套计策。计策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淮海决战案,是徐州主动放弃那些次要的城市,仅仅只发动一两个军来守住徐州,其次便集中全部的军力在徐蚌线周围防御起来,准备和解放军决战到底。另一个方案便是退守淮河案,将徐洲的全部主力退出淮河,凭淮河实施河川防御。通过严肃的会议后后于是决定采取淮海决战案。

11月6日,蒋介石了调整令:孙元良的三个军从商丘转移到蒙城,用以保全徐州西侧;邱清泉第2兵团在永城集结;刘汝明第4绥靖区转移到临淮关;李弥第13兵团全部撤向灵壁,担任机动任务;黄百韬第7兵团撤出新安镇到达运河以西;冯治安第3绥靖区放弃临城枣庄两地其次分别退守到韩庄和台儿庄。这时淮海战役的战术方案便已经初步形成了。当时蒋介石怕兵力不够便决定将东北战场的三个军十一个师全部都迁往徐州。傅作义等人却强烈反对,蒋介石没办法只得将这十一个师分头作战,五个师归还华北继续围剿总部;其余六个师海运浦口,在11月到达蚌埠。就这样蒋介石结合了共八十万人的兵力投入到徐州战场。这便是淮海战役的整个战术方案。

一次战役有了完美的作战方案,又有强大的军力巧妙配合,这又如何能输呢?这次的战役着实打得响亮!

解放军淮海战役胜利的意义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第二场,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战,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战役的规模、投入的兵力、两边的伤亡等一连串数字,更是它胜利的意义所决定的。

淮海战役画

淮海战役画

在淮海战役前,国内的局势已经开始对国民党不利,而之后济南的失守、辽沈战役的失败,更是一步步地把胜利的天平往共产党方面移动。因此,淮海战役作为双方的一场决战十分关键,它的胜负直接关系到了整个国内战争的进程。最后淮海战役的失利,也的确可以说是把国民党推下了失败的悬崖。

这一场战役中,国民党方面失去了整整五个兵团,五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甚至是国军“五大主力”中的两支,可结果都被歼灭。因此,战后国军的实力和士气都是一降到底,已无力与共军主力交战。此外,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也因为淮海战役的失败而愈演愈烈,蒋介石甚至不得不再次提出国共和谈。而国民党的人心更是完全丧失,许多人都开始撤离大陆卷铺盖逃跑。

而淮海战役对于中共而言意义非常的大,军事上实力和士气大增,可以说自此之后共军的战斗力已经在国军之上。此外,中共页通过这一仗完全解放了淮河以北,甚至控制了淮南的大部分地区,军队逼近长江,矛头直指国民党的首都南京。所以,可以说淮海战役狠狠地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在战前中共预计是要五年才能打败国民党,而因为这一战至少加快了三四年。

国民党淮海战役失败原因有哪些

国民党在大陆的真正溃亡,追根究底其实还是因为在淮海战役中连半壁江山都丧失了,然而在此次具有决战性意义的战役中,国民军明明在人力物力上都处于优势地位,可是为何最终敌不过人员、装备、武器都远远处于下风的解放军呢?

淮海战役国军

淮海战役国军

国民军战败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国民党的政治过于腐败,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在此次战役中,我方出动民工组成支前大军,分为运输队、担架队、卫生队等等全心全意以满足前线士兵的需要。而国民党呢,他们在山东等地抓取无数壮丁,军民之间矛盾恶化,未得民心。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