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蒙古骑兵最后的猛将:僧格林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4-07-19/ 分类:历史名人/阅读:
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科尔沁旗人,晚清名将。说起博尔济吉特氏,那可是威震北方。因为这个名称,便是孛儿只斤,也就是成吉思汗的氏族名。 即便是粗略一看,这个氏族出身的名人也是多到让人敬畏。除了成吉思汗,还有呼图克图汗、皇太极的挚爱海兰 ...
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科尔沁旗人,晚清名将。说起博尔济吉特氏,那可是威震北方。因为这个名称,便是"孛儿只斤",也就是成吉思汗的氏族名。
即便是粗略一看,这个氏族出身的名人也是多到让人敬畏。除了成吉思汗,还有呼图克图汗、皇太极的挚爱海兰珠、八大福晋之首的娜木钟、八大福晋之一的巴特玛·璪、孝庄文皇后、乌尔衮、拉喜彭斯克、巴咱尔济哩弟……
而僧格林沁,作为博尔济吉特氏的后代,其功绩,也完全不给氏族丢脸。事实上,就连远在欧洲的马克思,都曾听闻他的功绩,称赞其作为。
道光五年(1825),僧格林沁被选定为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嗣子,获得了继承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郡王的资格。同年十二月,年仅十五岁的僧格林沁便成为了"御前行走"。"行走"并非常设官职,只由皇帝宠信之人担任,是常规官职的额外派宠。换句话说,成为"御前行走"就是获得了皇帝的看重。
实际上,在僧格林沁在战场建立功勋之前,他的"生平大事",基本都是何年何月获得如何赏赐:道光六年(1826),赏用紫缰。道光九年(1829),赏穿黄马褂。道光十四年(1834),授御前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道光十五年(1835)正月,授镶红旗蒙古都统。道光十六年(1836),授镶白旗满洲都统。道光十七年(1837),赏用黄缰……
而在道光十三年(1850)道光帝去世之后,僧格林沁终于在地方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活。这年九月,他奉命前往密云县(今北京市密云区)剿匪。第二年,也就是咸丰元年(1851),僧格林沁又主动请旨去镇压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农民暴动。
到了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已在"天京"(即南京)定都之时,僧格林沁又领命,率领健锐营、外火器营、两翼前锋营、八旗护军营、巡扑五营及察哈尔各官兵,与哲里木、卓索图等王侯出兵征讨。
后在太平天国军队北上将要攻到京畿的时候,咸丰帝更是将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使用过的宝刀赐予僧格林沁。这份赏赐,即是对官兵们的激励,更是对僧格林沁的信任和肯定。
在咸丰三年至四年(1853-1854)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中,僧格林沁带领官军接连击退太平军,他本人更是获得"湍多巴图鲁"的称号。"巴图鲁"即"勇士"、"英雄",是清朝的传统封号。

咸丰五年(1855),僧格林沁又战太平军。这次,他不仅将所面对的太平军歼灭殆尽,还生擒了太平天国的重要统帅林凤祥、李开芳。至此,朝廷加封博多勒噶台亲王,赏朝珠一盘、四团龙补褂一件的赏赐都已经不足以奖励其骁勇。两年来历经百战的僧格林沁,凭借战功,在海内外声名鹊起,威震四方。
除了在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元年(1862)还参与了剿灭捻军的一系列战役,僧格林沁还有一件令人敬仰的功绩——抗击英法两国的侵略。
咸丰八年(1858),中英签订《天津条约》。然而僧格林沁却是主战派。早在前一年英军船只驶入天津近海的时候,僧格林沁就作为钦差大臣,负责督办军务,应对来犯的英军。当时由于事发突然,僧格林沁也无法及时调遣到足够的兵力,所以他只能无奈地看着英军闯入内河,占领海口炮台。
尽管随后清朝廷就开始与英军议和,但僧格林沁并未就此放弃。据《清史稿》记载,他打算"掘南北运河泄水以阻陆路",之后又"勘筑双港、大沽炮台,增设水师"。当咸丰九年(1859)英军再次来犯时,僧格林沁率军击毁英军战舰3艘。英军还死伤464人,这其中还包括英军海军司令贺布。
这一次在天津大沽口的战役,是中国自1840年开始受到外国入侵以来的第一次,中国军队的重大胜利。正是如此,不仅清廷对僧格林沁又一次大加封赏,就连远在欧洲的马克思都对僧格林沁赞不绝口。
作为清朝的"国之柱石",僧格林沁从一个御前侍卫,成长为一位晚清栋梁。这样的"巴图鲁",不仅可在周星驰的电影里"露脸",更应该被放在后人的心中。
即便是粗略一看,这个氏族出身的名人也是多到让人敬畏。除了成吉思汗,还有呼图克图汗、皇太极的挚爱海兰珠、八大福晋之首的娜木钟、八大福晋之一的巴特玛·璪、孝庄文皇后、乌尔衮、拉喜彭斯克、巴咱尔济哩弟……
而僧格林沁,作为博尔济吉特氏的后代,其功绩,也完全不给氏族丢脸。事实上,就连远在欧洲的马克思,都曾听闻他的功绩,称赞其作为。
道光五年(1825),僧格林沁被选定为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嗣子,获得了继承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郡王的资格。同年十二月,年仅十五岁的僧格林沁便成为了"御前行走"。"行走"并非常设官职,只由皇帝宠信之人担任,是常规官职的额外派宠。换句话说,成为"御前行走"就是获得了皇帝的看重。
实际上,在僧格林沁在战场建立功勋之前,他的"生平大事",基本都是何年何月获得如何赏赐:道光六年(1826),赏用紫缰。道光九年(1829),赏穿黄马褂。道光十四年(1834),授御前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道光十五年(1835)正月,授镶红旗蒙古都统。道光十六年(1836),授镶白旗满洲都统。道光十七年(1837),赏用黄缰……
而在道光十三年(1850)道光帝去世之后,僧格林沁终于在地方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活。这年九月,他奉命前往密云县(今北京市密云区)剿匪。第二年,也就是咸丰元年(1851),僧格林沁又主动请旨去镇压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农民暴动。
到了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已在"天京"(即南京)定都之时,僧格林沁又领命,率领健锐营、外火器营、两翼前锋营、八旗护军营、巡扑五营及察哈尔各官兵,与哲里木、卓索图等王侯出兵征讨。
后在太平天国军队北上将要攻到京畿的时候,咸丰帝更是将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使用过的宝刀赐予僧格林沁。这份赏赐,即是对官兵们的激励,更是对僧格林沁的信任和肯定。
在咸丰三年至四年(1853-1854)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中,僧格林沁带领官军接连击退太平军,他本人更是获得"湍多巴图鲁"的称号。"巴图鲁"即"勇士"、"英雄",是清朝的传统封号。

咸丰五年(1855),僧格林沁又战太平军。这次,他不仅将所面对的太平军歼灭殆尽,还生擒了太平天国的重要统帅林凤祥、李开芳。至此,朝廷加封博多勒噶台亲王,赏朝珠一盘、四团龙补褂一件的赏赐都已经不足以奖励其骁勇。两年来历经百战的僧格林沁,凭借战功,在海内外声名鹊起,威震四方。
除了在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元年(1862)还参与了剿灭捻军的一系列战役,僧格林沁还有一件令人敬仰的功绩——抗击英法两国的侵略。
咸丰八年(1858),中英签订《天津条约》。然而僧格林沁却是主战派。早在前一年英军船只驶入天津近海的时候,僧格林沁就作为钦差大臣,负责督办军务,应对来犯的英军。当时由于事发突然,僧格林沁也无法及时调遣到足够的兵力,所以他只能无奈地看着英军闯入内河,占领海口炮台。
尽管随后清朝廷就开始与英军议和,但僧格林沁并未就此放弃。据《清史稿》记载,他打算"掘南北运河泄水以阻陆路",之后又"勘筑双港、大沽炮台,增设水师"。当咸丰九年(1859)英军再次来犯时,僧格林沁率军击毁英军战舰3艘。英军还死伤464人,这其中还包括英军海军司令贺布。
这一次在天津大沽口的战役,是中国自1840年开始受到外国入侵以来的第一次,中国军队的重大胜利。正是如此,不仅清廷对僧格林沁又一次大加封赏,就连远在欧洲的马克思都对僧格林沁赞不绝口。
作为清朝的"国之柱石",僧格林沁从一个御前侍卫,成长为一位晚清栋梁。这样的"巴图鲁",不仅可在周星驰的电影里"露脸",更应该被放在后人的心中。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论剑历史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扩展阅读: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孙殿英简介 孙殿英东陵盗宝为什么要扒慈禧的内裤
历史名人/阅读:4341 -
和西施齐名的美女郑旦是谁 郑旦和西施谁才最美丽
历史名人/阅读:5873 -
历史上的芈戎在究竟是谁?芈戎是楚国谁的儿子
历史名人/阅读:4980 -
甄宓是谁 甄宓凭什么“贵不可言” 甄宓怎么死的
历史名人/阅读:3605 -
历史上的果亲王允礼与熹贵妃 他们之间到底什么关系
历史名人/阅读:484 -
汉朝和亲公主之解忧公主简介及一生的贡献 解忧公主有几任丈夫
历史名人/阅读:196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