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名人 >

战国时期法家人物:李悝简介及生平资料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4-06-28/ 分类:历史名人/阅读:
李悝,嬴姓,李氏,名悝,一作克,战国初期魏国人(今河南濮阳)。约生于周定王五十四年(前455年),卒于周安王七年(前395年),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在魏文侯时任丞相,主持变法。司马迁说:魏用李悝尽地力,为强君。班固称李悝富国强兵。李悝 ...
    
    李悝,嬴姓,李氏,名悝,一作克,战国初期魏国人(今河南濮阳)。约生于周定王五十四年(前455年),卒于周安王七年(前395年),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在魏文侯时任丞相,主持变法。司马迁说:“魏用李悝尽地力,为强君。”班固称李悝“富国强兵”。李悝变法在魏国走上富强之路过程曾做出很大贡献,是中国变法之始,随后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都在发展着李悝的变法实践,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悝以为“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还要“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有赏有罚,唯才是用,这是战国时甚为流行的法家主张,当时不少国家都因贯彻这些主张走向富强。
    师从儒学法家鼻祖
    李悝的身世史无记载,只显示他是孔丘门徒子夏弟子曾申的学生,他属于孔子和孟子中间时期的学业有成者。他起初受儒家思想的熏陶,随后在发展儒家思想的同时,在执政治军的实践中,却由一个儒家转为法家,以致被历史公认为法家始祖。传说商鞅和吴起曾从师于李悝。
    李悝在魏文侯时,先任中山相,后又被任命为上地守。守,既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又是地方的最高军事统帅。上地在河西,地处今陕西省北部的黄河以西一带,为魏秦两国交界地区,是魏国的边防要地,故李悝经常布兵和秦人交锋作战。
    魏文侯十三年(前434年)、十六年(前431年)、十七年(前430年)、二十四年(前423年),魏秦两国在这里进行了激烈的战争。李悝在担任上地守期间,有施展其军事才能的条件。
    为使上地郡军民提高射箭技术,他下令以射箭来决断诉讼案的曲直,“中之者胜,不中者负”。令下后,人们都争相练习射技,日夜不停。后与秦国人作战,魏军由于射技精良而大败秦军。由于他这样的鼓励政策,当地人演习骑射技术风靡一时。其实,这是李悝面对“军事压倒一切”的任务,用利益引导人们学习军事技术的为政之道。他的奇异策略,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概因他在上地郡的政绩不错,魏文侯才任用他为相,支持他的改革。史料表明,文侯时魏能走上富强之路,李悝曾做出很大贡献。
    司马迁说:“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汉班固注解说“名悝,相魏文侯,富国强兵。”李悝在魏文侯时大约任相10年,主持变法。
    李悝的著作录于《汉书·艺文志》者有法家类《李子》三十二篇,儒家类《李克》七篇;兵权谋家《李子》十篇也可能是李悝所作。李悝的思想和治术都属于法家范畴,故其大多数作品被列为“法家”之首。李悝的改革措施由于著作不存已不可全知,见于他书记载的只有关于经济和刑法两方面的措施。由于他和子夏学派有一定的关系,他的有些作品不免带有几分儒家色彩。

    
    笑傲群雄变法祖师
    说到春秋战国时代的变法,在战国早期,是当时中国各诸侯国中的“时尚”,几乎所有强大的诸侯国,都采取了各种变法的措施。现代人耳熟能详的,包括魏国和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但各类变法运动中,真正具有开天辟地意义,并成为之后战国诸侯变法“范本”的,却是最早的魏国李悝变法。
    李悝生活的年代正是战国初期,奴隶制走向消亡,封建经济已经占据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经济基础的深刻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相应变化。由于新建立的封建政权面对着奴隶主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为了巩固和发展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打击奴隶主贵族的复辟势力,确保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战国初期各个国家纷纷掀起变法运动。
    作为从晋国分离出来的魏国,立国初期的运气很不好。魏国的国土,包括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基本都位于中原的腹地,分到这样的领土,在战国群雄并起的局面下,地利上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魏国的东面是齐国,西面是秦国,南面是楚国,北面是赵国,夹在中间的魏国,可以说是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这样的局面下,要生存下来,环境是非常艰难的。
    李悝的变法主张,一是提出“尽地力”的“重农政策”。要求尽可能地开垦荒地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调动人民种田的积极性。李悝把国家掌握的一部分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使一些没有土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转为自耕农,而国家也得到什一之税(农民收入的十分之一)。《史记》指出李悝提到过“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力耕数耘,收获如寇之至”。这就是说,谷物的耕植须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有的作物如受自然灾害,还有其他作物可以收获;耕地要深,除草要勤,收获时要如防备寇盗那样快,以免作物遭受损失。
    二是实行“平籴法”。提出一项设置“常平仓”的政策,在年成好的时候,政府以平价收购余粮食作为储备,使粮食价不至于暴跌;荒年时再以平价出售,保证粮价不至于暴涨。用这种方法限制商人的投机活动,保护农民利益。
    三是破除旧制,论功行赏。李悝提出必须整顿吏治,他向魏文侯建议:“要剥夺这些无功受禄的所谓淫民的特权。实行有劳才能得食,有功才能得到爵禄,任用真正有才能的人,并对他们的功劳要给以奖赏,这样做才能招来天下贤士为魏国服务。”魏文侯采取了这一建议,把禄位和奖赏赐给对魏国发展有功的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魏国大力提拔和重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用新的封建官僚制度代替旧的世卿世禄制度,这是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的一大变革。
    四是实行法治,建立完备的魏国法律,对于国家法令、政府职能、官员的升迁奖惩、军功的奖励,都做了最完备的规定,这个法律的名字叫《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封建制度下的法律。
    五是改革军事制度,建立“武卒”制,即对军队的士兵进行考核,奖励其中的优秀者,并且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战特点,重新将他们进行队伍编排,发挥军队的作战优势。
    李悝的变法成为当代的潮流,从而形成了一种蝴蝶效应。他的变法思想,几乎被当时各国封建统治者所接受,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随后的楚国吴起变法、秦的商鞅变法,都在发展着李悝的变法实践,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