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郭嘉和曹操有哪些相似之处?曹操如何评价郭嘉?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4-06-24/ 分类:历史名人/阅读: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 ...
![]()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曹操评价道: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事实上,郭嘉和诸葛亮不但作为个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各自阵营的分量也都一样。刘备得到诸葛亮以后的说法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曹操得到郭嘉以后的说法则是:“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刘备临终前,是托孤于诸葛亮的;而曹操对郭嘉,也曾“欲以后事属之”。只不过因为郭嘉英年早逝,我们没能看到那一天。也由于同样的原因,郭嘉这颗将星不像诸葛亮那样璀璨明亮。诸葛亮从二十六岁出山,到五十四岁病故,为刘备集团服务了二十八年,而且还有十一年时间是大权独揽;郭嘉为曹操集团服务却一共 只有十一年,而且职务不过军师祭酒(参谋)。两人施展才华的条件,真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尽管只有短短十一年,郭嘉却留下了辉煌的业绩。郭嘉在曹操军中时,曹操可谓凯歌高唱捷报频传,成功地统一了北方。郭嘉一去世,曹操的军事成就便显得乏善可陈。用周泽雄先生的话说,也就对付了马腾、韩遂几个“草寇型军阀”。对付孙权、刘备这两大“枭雄”,就有点力不从心,在赤壁还差一点就被烧得焦头烂额。当然,刘备反败为胜,并不仅仅因为有了诸葛亮;曹操事业受阻,也并非仅仅因为没了郭嘉。我们不可以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但郭嘉的去世,对于曹操确实是重大损失。因此,曹操败退赤壁时,曾仰天长叹,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这句话到了《三国演义》那里,就变成了这样一个场面:曹操华容道脱身回到南郡,曹仁设宴压惊,众谋士也都在座。曹操忽然仰天大恸。众谋士说,丞相遇难时全无惧怯,现在安全回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可以重整军队报仇雪恨,怎么反倒痛哭?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接着便捶胸大哭说:“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于是“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曹操的这一声叹息或者说捶胸大哭被毛宗岗父子批得狗血喷头,而且把这一哭和宛城之战哭典韦联系起来了。战宛城的故事,我们在《鬼使神差》那一集(第八集)讲过,就是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由于曹操自己的失误,刚刚投降十几天的张绣,采用谋士贾诩的计谋突然反叛。猝不及防的曹操靠着典韦奋不顾身拼力死战才逃得性命,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却均在战斗中身亡。事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痛哭流涕。在《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曹操是这样哭的:“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于是他身边的那些将士都十分感动(众皆感叹)。 这真可谓“曹操版”的“刘备摔孩子”了。刘备摔孩子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赵云在长坂坡救回阿斗后,刘备把那孩子往地上一扔,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惊得赵云扑翻在地,哭着说非肝脑涂地不可。你看,曹操是不哭爱子哭爱将,刘备是不疼爱子疼爱将,结果都让将士们感激涕零,真是异曲同工。 同样,哭典韦和哭郭嘉也有得一比。毛批说,曹操以前哭典韦,后来哭郭嘉。哭典韦之哭,是为了感动众将士;哭郭嘉之哭,是为了羞愧众谋士。“前之哭胜似赏,后之哭胜似打”,真想不到奸雄的眼泪,居然“既可作钱帛用,又可作挺仗用”。于是毛宗岗父子冷笑一声说:“奸雄之奸,真是奸得可笑。” 这个批语当然很精彩,只可惜曹操哭典韦的话,哭郭嘉的场面,和“刘备摔孩子”一样 |

历史上的曹操并不可笑。他的叹息,也未必是为了“愧众谋士”。事实上,曹操赤壁失利,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责任并不在谋士。何况曹操的谋士也并不无能。比如孙刘的联盟,就早已有人料定,这个人就是程昱。曹操在夺取荆州以后继续顺江东下,也有人反对,这个人就是贾诩。可惜“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可见,曹操的谋士是尽责的,也是称职的,他怎么会借口怀念郭嘉来“愧众谋士”?
那么,曹操又为什么要叹息呢?实际上曹操是在叹自己命苦,过早失去了郭嘉。《三国志·郭嘉传》说:“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也就是说,如果郭嘉还活着,事情就不会这样了。
怎么就不会这样呢?因为郭嘉是军事天才。他“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总能随机应变,当机立断,而且神机妙算,出奇制胜。比方说,曹操三战吕布,士卒疲倦,准备撤军。郭嘉力主再战,而且断定再战必胜,结果吕布被擒。曹操征伐袁谭、袁尚,连战连克,诸将主张再战,郭嘉主张撤军,结果袁谭、袁尚兄弟祸起萧墙,曹操渔翁得利。曹操战袁绍,有人担心孙策趁机偷袭许都,郭嘉说来不了;曹操征乌丸,有人担心刘表趁机偷袭许都,郭嘉说不会来。结果呢?和郭嘉预料的完全一样。
郭嘉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敢于出险招,走钢丝。比如战官渡、征乌丸这两回,别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按照常理,孙策和刘表肯定要趁火打劫,在曹操的背后插一刀子。偏偏郭嘉就敢断言不会,也偏偏曹操就敢听他的,冒此天大的风险。其实官渡之战这一回,是多少有些侥幸的,这个我们以后再说。但征乌丸那一仗,则确实体现了郭嘉的军事天才。
乌丸也叫乌桓,是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此前一直倒向袁绍。官渡之战后,袁绍病死,袁谭和高干被杀。袁尚和袁熙被曹操打败,在建安十年(公元205年)逃入乌丸,想借乌丸的力量与曹操抗衡。所以,曹操要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北部中国,非征伐乌丸不可。但是乌丸并不好打,许多人都不主张打,最后胜得也很险。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当时天寒地冻,荒无人烟,连续行军二百里不见滴水,军粮也所剩无几,曹操“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因此回到邺城后,曹操下令彻查并重赏当初劝谏他不要征讨乌桓的人。曹操说,我这场胜利,完全是侥幸。诸君的劝阻,才是万全之策。可见这场战争实在是惊险得很。
事实上,当时反对征伐乌丸的人很多。据《三国志·武帝纪》,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两个。第一,他们认为,袁尚不过是一个狼狈逃窜的“亡虏”。乌丸是“夷狄”,“贪而无亲”,哪里会帮助袁尚?因此用不着打。第二,他们认为,乌丸地处偏远,我军一旦远征,刘备一定鼓动刘表趁机偷袭许都,“万一为变,事不可悔”。因此打不得。
然而郭嘉却认为可以打、应该打、打得赢,因此力主此战。据《三国志·郭嘉传》,郭嘉认为,第一,乌丸是很远,但正因为离得远,他们必定“恃其远”而“不设备”。如果我们出其不意,突然袭击,一定能打他个措手不及,因此“可破灭也”。第二,袁绍家族的影响不可小看,三郡乌丸的实力也不可低估。一旦他们联合起来,“招死主之臣”,“成觊觎之计”,只怕青州和冀州就不再是我们的了。至于刘表──这是第三点,不过是个夸夸其谈的家伙(坐谈客耳)。他很清楚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刘备,因此对刘备是有防范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刘备。委以重任吧,怕自己控制不了;不予重任吧,刘备肯定不会真心实意地帮助他。所以,尽管我们“虚国远征”,却不必顾虑后院失火。曹公你就放心吧!
事情果然如郭嘉之所预料。据《三国志·先主传》及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出征乌丸,刘备劝刘表偷袭许都,刘表不干(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等到曹操从乌丸王踏顿大本营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附近)班师时,刘表才后悔,说不听刘备的话,失去了一个大好机会。刘备只好安慰他说,现在天下大乱,战事频仍,恨不得天天都要打仗(日寻干戈),机会嘛那还多得很。如果今后能够迅速反应(应之于后者),这一次也不算遗憾(此未足为恨也)。其实刘表哪里还有机会?曹操平定三郡乌丸以后,很快就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他;而他自己还没有来得及和曹操交锋,就见上帝去了。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论剑历史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扩展阅读: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孙殿英简介 孙殿英东陵盗宝为什么要扒慈禧的内裤
历史名人/阅读:4341 -
和西施齐名的美女郑旦是谁 郑旦和西施谁才最美丽
历史名人/阅读:5873 -
历史上的芈戎在究竟是谁?芈戎是楚国谁的儿子
历史名人/阅读:4980 -
甄宓是谁 甄宓凭什么“贵不可言” 甄宓怎么死的
历史名人/阅读:3605 -
历史上的果亲王允礼与熹贵妃 他们之间到底什么关系
历史名人/阅读:484 -
汉朝和亲公主之解忧公主简介及一生的贡献 解忧公主有几任丈夫
历史名人/阅读:196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