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名人 >

唐朝中兴名相裴度生平介绍 裴度是个怎么样的人?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4-06-26/ 分类:历史名人/阅读:
中兴名相 裴度(765年-839年),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被称为中兴名相。 裴度由一个书生凭辞章辩才、对答策问考中制科,数年之间,几经浮沉,获得清贵、接近皇帝的官职。适逢时局艰难困苦,而能奋发奏召决 ...
    
    中兴名相
    裴度(765年-839年),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被称为中兴名相。
    裴度由一个书生凭辞章辩才、对答策问考中制科,数年之间,几经浮沉,获得清贵、接近皇帝的官职。适逢时局艰难困苦,而能奋发奏召决策机要,亲身广行讨伐逆贼,成为人们崇仰的中兴名臣。
    裴度当时的威信名望、德操功业,与郭子仪并驾齐驱。他进调朝廷,以一身维系国家的安危,对时局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达二十年。凡是委任将相,不论贤士还是不正派的人,无不首推裴度,他被士大夫爱戴推重到如此境地。即使是东晋名臣王导、谢安坐镇雅俗,但在大的谋略上,裴度又超过了他们。裴度也曾自赞道:“尔身不长,尔貌不扬。胡为将?胡为相?一片灵台,丹青莫状。”
    裴度,裴度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祖父裴有邻,曾任濮州濮阳县令。父亲裴溆,曾任河南府渑池县丞。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裴度中举为为进士科。宪宗时累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支持宪宗削藩。视行营中军,还朝后与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度亦伤首,遂代其为相,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亲自出镇,督统诸将平定淮西。元和十三年(818年)淮西平,拜金紫光禄大夫、弘文馆大学士、上柱国,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后历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数度出镇拜相。晚年随世俗沉浮以避祸。官终中书令,故称“裴令”。开成四年(839年)卒,赠太傅,谥号文忠。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十月,裴度与杜黄裳、李愬、高崇文等配享宪宗庭庙。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裴度与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

    
    裴度是个怎么样的人?
    裴度坚持治理国家要任用贤才。宪宗时,他极力反对任用“掊克取媚”的皇甫镈为宰相。穆宗长庆年初,他无情揭露翰林学士元稹与宦官魏弘简勾结“挠军败政”的罪行。裴度为将相20余年,荐引过李德裕、李宗闵、韩愈等名士,重用过李光颜、李朔等名将,还保护过刘禹锡等,但从不荐引无才的亲友为官。在唐朝后期,朝官结为朋党,相互援济的情况下,他不拉帮结派,反对权奸,坚持唯才是荐。
    裴度一生,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统治,坚持与权奸、宦官、割据势力进行斗争,并在反对藩镇割据势力取得巨大功绩,先后平吴元济、李师道,实现了“元和中兴”。
    史称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被时人比作郭子仪。
    裴度在文学上也有成就。他认为“文之异,在气格之高下,思致之浅深,不在磔裂章句,隳废声韵”,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这对于当时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的倾向,具有补偏救弊的意义。他对韩愈的才能是赞赏的,但不赞成韩愈“以文为戏”,写那些嘲讽性的杂文。晚年留守东都,筑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名士唱酬甚密,成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对洛阳文人活动起到凝聚作用。他对文士多所提掖,时人莫不敬重,宋代方回称“诗人出其门尤盛。”《蔡宽夫诗话》称:晋公文字世不传,晚年与刘、白放浪绿野桥,多为唱和。间见人文集,语多质直浑厚,计应似其为人,如“灰心缘忍事,霜鬓为论兵”之句,可谓深婉。
    裴度在文学上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反对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他对文士多所提掖,时人莫不敬重。晚年留守东都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以自娱自乐,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5]。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诗》等录其诗文。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