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何原因让康熙帝宁肯食言 也不立胤禩为太子?(3)

论剑历史网 - www.80065.cn/2016-10-21/ 分类:历史名人/阅读:
从这点可以看出,十四阿哥胤祯并不是当皇帝的很好的人 K渌岛罄床槭嫡琶鞯乱话赣胴范T无关,纯属大阿哥胤褆一人所为,但是康熙皇帝还是因胤禩听闻张明德狂妄之言没有及时奏报,罢黜其贝勒爵位,变成闲散宗室。 被 ...

  从这点可以看出,十四阿哥胤祯并不是当皇帝的很好的人选。虽说后来查实张明德一案与胤禩无关,纯属大阿哥胤褆一人所为,但是康熙皇帝还是因胤禩听闻张明德狂妄之言没有及时奏报,罢黜其贝勒爵位,变成闲散宗室。

  被大阿哥这么一闹腾,胤禩不但暂时丢了爵位,遭到康熙皇帝的猜忌,而且将自己的夺嫡之“野心”早早暴露出来,这对胤禩以后的“夺嫡”计划实施是十分不利的。

  太子被废,东宫位缺,各皇子们“蠢蠢欲动”,精明的康熙皇帝早已察觉,于是老皇帝决定以“众大臣投票选举”的方式选举太子,投票多者继太子位。

  在此之前,康熙皇帝自南苑回宫后,回忆这段废储之事,伤心落泪,笔者认为此时康熙皇帝“伤心落泪”,原因有二:一是,太子胤礽不争气;二是,“表演”给群臣看,我是多么舍不得皇太子。

  康熙皇帝召见了胤禩,随后又召见了胤礽,并发布谕旨“从此以后不要在提起此事”,并强调胤禩并没有出头参与加害太子,为他人加害,并非胤禩之罪,这些无非是阐述事实,并没有显示出康熙皇帝对胤禩的“特别关爱”。

  然而对于胤礽,康熙皇帝也多次召见胤礽并关爱有加,这明显是对胤礽的偏袒,并多次在召见大臣的谈话中,有意流露出“复立胤礽”之意,康熙皇帝认为“时机成熟”,以为大臣们都了解了他的“心意”,于是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召集文武大臣,组织了这一“民(臣)意选举”。

  也许是康熙朝大臣们都十分耿直,真的是谁优秀就推选谁,选举的结果真是让康熙皇帝“大跌眼镜”,以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为首的朝中重臣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令康熙大感意外。

  要知道对于康熙皇帝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

  第一,胤禩不是他的理想人选,违背自己的意愿。

  第二,更可怕的是胤禩的影响力太了不得了,朝中重臣联名保荐,直接威逼皇权啊。

  其结果就是康熙皇帝找了百般借口,宁肯自己“食言”也没有立胤禩为太子。

  之后,康熙皇帝说了很多也做了很多明显倾向复立胤礽的事情,大臣们也只有唯诺遵命。虽然康熙皇帝恢复胤禩贝勒爵位,但这并不代表康熙皇帝不会进一步打压胤禩。

  康熙四十八年,胤礽复立太子,康熙皇帝大封皇子,胤禩并没有进一步晋升爵位,所以终康熙一朝,胤禩仅得贝勒爵位。

  假如不是这些“事端”的影响,以胤禩的能力以及早期康熙皇帝对其态度来看,受封一个王爵绝对情理之中。由此可见,在老皇帝心里已经有了“疙瘩”了。

  笔者认为此时胤禩的继位可能已经只剩20%,而之后的这个“毙鹰事件”就直接粉碎了最后的希望。

  康熙五十年,胤禩生母良妃薨,胤禩十分悲痛,加行祭礼,焚化祭物,寄托其身为皇子而不能侍奉于母妃左右的一片哀思。

  五十一年,胤礽再次被废,胤礽在咸安宫聊度余生,可谓凄惨。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前往热河巡视,因良妃三周年祭日,胤禩前往祭奠母亲,便没有随父皇同行,他派了太监向康熙皇帝说明自己不能随行的原因,并带了两只雄鹰进献父皇以表“孝心”。

  此事本没有任何问题,谁知事情坏就坏在,当康熙皇帝打开笼子看到的是两只奄奄一息的老鹰,康熙皇帝当时十分震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再责胤禩, 并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这就是“毙鹰事件”大致缘由经过。

  至于胤禩送去的老鹰怎么会“奄奄一息”,这是一个历史谜团,但是本人相信,这绝对不是胤禩的本意,很有可能是被人“加害”,这就是政治斗争,只能怪自己“不小心”和“无能”,因为他根本没有查出来究竟是何人在背后害他,至少他没有确凿的证据为自己洗清冤屈。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广告 330*360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7384656 邮箱:Administrator@81108.net | Copyright Www.80065.Cn.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18018442号-9 |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