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解密 >

古代的宝剑为何能够削铁如泥?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5-02-18/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在历史上,著名的宝剑传说可谓是层出不穷,比如三国时期赵云用的青釭剑,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干将莫邪,如果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在这些著名武器的背后,似乎还是一个标配条件,那就是宝剑必须削铁如泥才行。 这种小说的写法,自然有着夸大的成分,即便是到了 ...

 在历史上,著名的宝剑传说可谓是层出不穷,比如三国时期赵云用的青釭剑,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干将莫邪,如果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在这些著名武器的背后,似乎还是一个标配条件,那就是宝剑必须“削铁如泥”才行。

  这种小说的写法,自然有着夸大的成分,即便是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大家也并不能做出这么锋利的铁剑,更何况当时呢?不过古人这么说,肯定也有着自己的一份凭证,根据专家的分析,那些削铁如泥的宝剑,削的很有可能不是铁,而是其他的金属。

  古代的人,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很容易将各种金属混为一谈,清代的《说文解字》就指出,“金,五色金也。今声。凡金之属皆从金。”因此铁不单单泛指一种金属,也有可能包括其他的物品,比如说质地相对软的铜或者银。

  通常来说,钢铁的莫氏硬度为4-5,而银和铜的硬度只有2.5-3左右,过去鉴别银子的方法,有的直接用牙来咬,能够留下牙印,因此刀剑自然也就能够劈得开了。

  而《水浒传》里面,杨志东京街头卖刀,吹嘘自己宝刀砍铜剁铁,刀口不倦,牛二不信,将20枚铜钱摆在一起,随着杨志手起刀落,铜钱应声劈为两半,这件事情逻辑上是说得通的,而在1978年,我国工艺美术界全国性集会上,龙泉宝剑的制作艺人曾经当场演示,用一把龙泉宝剑将叠在一起的六个铜板劈成了两片,这也算是真正的削铁如泥了。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古代将铁按照含碳量的方式区分为三种,其中含碳量超过2%的铁叫做生铁,含碳量在0.05%到2%之间的,叫做钢,至于低于0.05%以下,就是被称为熟铁了。一般来说,含碳量越低,金属也就越难生锈,但是质地也会越来越软。

  而熟铁作为生铁精炼的产物,硬度并不高,而且可塑性和延展性比较好,容易锻造焊接。虽然生活中不太常见,举个简单的例子,实际上和过去的自来水铁管差不多,力气大的现代人,拿把菜刀用力也是能劈开的。因此“削铁如泥”可能指的是熟铁。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师爷
阅读: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古代玉玺到底代表着什么?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