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解密 >

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出自哪里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2-24/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出自哪里 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这个名字,出自“彼其之子,邦之彦兮”。而这句话是源于《诗经》中的一首,是其中《郑风》的第六首,名为《羔裘》。 周邦彦画像 全诗共十二句,可分为四段,每四句一段,而“彼其之子,邦之彦兮”是最后两句。 ...

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出自哪里

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这个名字,出自“彼其之子,邦之彦兮”。而这句话是源于《诗经》中的一首,是其中《郑风》的第六首,名为《羔裘》。

周邦彦画像

周邦彦画像

全诗共十二句,可分为四段,每四句一段,而“彼其之子,邦之彦兮”是最后两句。所谓“羔裘”,就是用羔羊皮做的裘衣,这是古时候士大夫所穿的朝服。所以全篇用这“羔裘”就是来比喻士大夫等官员,也对它做了仔细的描写。第一段说它皮毛质地光滑,由此称赞官员正真,这样的人可以舍身来维护自己的节操。第二段说它上面的豹皮装饰,由此称赞官员威武,这样的人是为国家主持正义的人。第三段说它鲜艳,以及袖口的三道装饰多么漂亮,由此称赞官员有才,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国家的贤良。

衣服是外在,是人的装饰,但也同样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所以这首诗用衣服来比喻人是十分恰当的。而出彩之处在于,它是以衣服美丽漂亮的外在来比喻人的美好的品德,从外在到内在,从可见到不可见,手法非常高明。而这首诗并非真的夸赞,实则是在讽刺,朝廷上那些官员穿着羔裘,却没有该有的品德。

“邦”就是国家,而“彦”就是指有才学的人,所谓“邦彦”也就是国家的良才。而周邦彦以此为名字,可见他的父母对这个儿子颇有希望和期许,想要他未来可以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可以成为国之栋梁。

瑞鹤仙周邦彦原文译文

作者周邦彦写的这首《瑞鹤仙·悄郊原带郭》词作,主要是用来描写作者偶遇旧时相知的伤感之情。其中主要表现了词人向往神仙自在境界的意绪。

周邦彦《瑞鹤仙》

周邦彦《瑞鹤仙》

在这会首词中,词人周邦彦说了一句“梦中得句”,将此词与方腊起义相结合。主要描述了当时词人为躲避起义,东奔西避的情景。但纵观全词,词中并无一语对起义的微词,尾句却写出“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的轻快之调,从侧面反映出了词人晚年时期对朝廷时局的不满与出世之愿。

从欣赏的角度出发,作者记录了送客遇妓醉饮的一段情事。全文上下,主要按时间的顺序先写郊原送客,在来写归途遇妓欢饮,将写醉归惜花抒感放在词尾。这段看似是写送客情事,但实际上是写词人政治失意的郁闷心情。

在词的上篇,主要描写的景物是郊外的原野,还有那曲折的道路。当作者送别行人后,词人感到怅然若失,心里空落落的。后面又通过对夕阳的描写,映衬出了作者的离愁别绪。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人与景融为一体。接着,词人笔锋一转,描写陪同送行的歌妓。

在下篇中,主要写词人暂时抛却烦恼,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能聊以自慰。总之,全词布局非常巧妙,章法一曲三折,直叙中有波澜起伏,顺叙中有插叙,令人回味。词作借助比兴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动人。

周邦彦的齐天乐主要内容是什么

《齐天乐》是周邦彦的一首描写秋天之景的词作,据说是他四十岁左右在金陵所作的,当时他已经在宦游了,见秋景而心哀伤,怀念起故乡,于是只好借酒消愁。

周邦彦词

周邦彦词

上阕写秋景,连杂草都已凋零衰败,而词人是人在异象,见此景内心悲伤之上再填悲伤。傍晚时分下起了雨,寒意顿生,而蟋蟀的鸣叫声好像是在劝人织布,的确可以听到闺房里有人在裁剪衣服的声音,这是在赶制冬天的衣服。窗子轻轻地掩上。天冷了,该铺上垫褥,撤去凉席,不过綀囊还留着,当时词人用它装萤火虫来照着读书。夏季的东西在天冷的秋天自然显得没用,这是时间的变化,暗示的是词人年纪渐老,而仍一事无成。不过虽然如此,从前读书时的刻苦好学的精神和綀囊一样,还保留着。秋天的悲凉消极之感在最后两句突然变得积极昂扬。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