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为何失败 八个原因看淞沪会战失败的根由(3)
而在整个会战中,蒋介石采取逐次添油的战术,只有战役战斗的反击而没有战略上的进攻,战斗多采取短促突击的方式进行,如此呆板的战略战术指导,中国军队怎么能不处处被动,处处受制于人呢?而失去了主动权的消极防御的军队,又怎么能不失败呢?中国军队在战役战斗中的某些主动终究弥补不了蒋介石在战略指导上的消极被动,因而必然导致失败。
其四、战役指挥上
淞沪会战蒋介石和中国统帅部指挥上所犯的重大错误是对侧背的战略要地杭州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蒋介石在会战初期,曾经设想过日军从金山卫登陆包抄中国军队战线的背后可能,因此在沿岸建有简单的防御工事,以及留有部队监视。
蒋和其统帅班子所犯的另一大指挥错误是,在淞沪会战长达3个月之久的期间,竟然没有派少量部队,或是参谋督导人员,认真实际地检视长江三角洲的国防工事,进行作战之前必要的整理与准备,以及整体防御的规划。结果等到中国军队从上海地区溃退到防线之后,才发现无法顺利地进入阵地应战,也没有任何的支援与接应,部队根本无法使用这些国防线作战,结果几百万元投资的所谓"东方马其诺"防线,变成了纸糊的防线,被日军不费吹灰之力突破了。上海失守,南京遭殃,国门就这样门户大开。
假如蒋介石能够在10月中旬,开始有计划的将参战部队,逐步的退出上海市区,把阵地的纵深拉开到苏州河南岸,并且将增援的桂军主力部队,负责接应前线有计划退出战线的部队,这样中国的部队能够带着完好的装备,开始部署在事先建好的国防线上,并且动员地方政府与民众,开始打扫整理防御工事、补充粮食、饮水以及燃料,后续增援的部队也尽量留在京沪与京杭地区,成为防御作战的预备队,这样将淞沪会战拉开成为京沪会战,那么日军的进攻恐怕就会遭到更大的麻烦与更多的损失了。
其五、内部团结上
派系斗争、任人惟亲是国民党军队中一贯存在的痼疾,淞沪会战最后失败也不能说与此完全无关。冯玉祥、张治中空有抗战激情,任用而不被信用,中途换将。第18军罗卓英部由第9集团军转隶第15集团军陈诚手下,第9集团军司令官张治中竟然未接通知。顾(祝同)、陈、罗、胡(宗南),凡受信用之将,莫不蒋之心腹,张治中因非蒋嫡系,而对手下中央军调不动,也指挥不动,乃至含辱受屈,愤而辞职。蒋介石惯于越过前线指挥官指挥作战,乃至后来地方军发动反击,而中央军隔岸观火,坐等失败。如此等等,加剧了中国军队的被动挨打的局面。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为何并没有赵飞燕?
历史解密/阅读:3700 -
唐朝女性到底有多开放?
历史解密/阅读:3301 -
馆陶公主为什么会下嫁?馆陶公主和陈午幸福吗?
历史解密/阅读:7053 -
历史上各朝代刺激生育都有哪些方法?
历史解密/阅读:6764 -
古代结婚需要多少彩礼
历史解密/阅读:5272 -
古代皇帝选妃的三大标准
历史解密/阅读:3978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