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解密 >

为何唐代人对驸马身份都敬而远之?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1-29/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为何唐代人对驸马身份都敬而远之?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状元这个词含有很多让人羡慕的元素。这是全天下读书人都想拥有的身份。可惜在长达1300多年的科举制的历史中,只产生了638名状元,相当于两年才出一个状元,可见状元的含金量有多高。 公主剧照 驸马 ...

为何唐代人对驸马身份都敬而远之?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状元这个词含有很多让人羡慕的元素。这是全天下读书人都想拥有的身份。可惜在长达1300多年的科举制的历史中,只产生了638名状元,相当于两年才出一个状元,可见状元的含金量有多高。

公主剧照

公主剧照

驸马这个词同样含有让人羡慕的成分,似乎全天下的男人都想成为驸马,做皇帝的老儿的女婿想必是十分有面子的。在我们的印象中,好像驸马和状元就是一体的,考中状元似乎很容易当驸马。但实际上古代状元对驸马的身份都敬而远之。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是公主招士人为驸马,总认为是低就,因此娇气十足,盛气凌人。“娶妇得公主,甚可畏也”。这是一般士人的心态。另外,成为驸马之后,出入有时,起居有节,动作食息,不得自由,这也是一般士人难以忍受的。而且状元难以成为驸马,也与古代的早婚习俗有关。旧时公主往往15岁左右成婚,而绝大多数读书人在中状元之前早已经结婚了。

唐朝时世家门第观念依然十分强烈。唐朝初期,唐太宗下令修撰《氏族志》,主持修志的高士廉以为李世民开明,竟然将世家大族崔氏定为第一,皇族次之。唐太宗知道后怒发冲冠,大加斥责,钦定皇族之姓为第一等,外戚之姓为第二等,崔、郑为第三等。并在此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压制几大世家大族。

即便如此,崔、卢、郑、王等世家对皇族李姓还是有点瞧不起。唐文宗曾为太子向荥阳郑氏的郑覃家求婚,郑家却不乐意,想把女儿嫁给门第和自己相配的崔氏子。文宗知道后非常气愤,对郑覃说:“朕欲为太子婚娶,本求汝郑门衣冠子女为新妇,闻在外朝臣,皆不愿共朕作亲情,何也?朕是数百年衣冠。”

公主自恃是皇帝的女儿,身份尊贵,所以对公公婆婆常视之为“臣”,而自视为“君”的家族成员,这种心态常会让公公婆婆跟驸马造成一种委屈感。

公主下嫁后设有公主府,驸马不过是府内的附庸:一般而言在唐代,普通的公主封邑是千户,有时恩宠高的公主还可封到一千四百户。所谓封邑的户数,实际上就是中央政府将这些户数的赋税,都送给公主花费,所以公主等于是有薪俸的,她拿的是政府丰厚的津贴。

公主驸马

公主驸马

当了驸马反而不容易升官,在唐代,一个男人娶了公主以后,便有了“驸马都尉”的官衔,于是简称为驸马。一般来说,驸马与公主结婚后,都会立刻加上一个“三品员外官”的官衔。翻一翻唐代众多驸马历史来看,唐代一共有210位公主,结过婚的130位,这中间只嫁一次的有100人,有再婚也就是“二嫁”的有27人,至于“三嫁”的有3人,所以总共驸马人数该有163人。但是,这163人最后能做到位极人臣的宰相,大概只有2人;其它能做到部长级的九卿级官员,不会超过10人;剩下的驸马,则多半是没有正式的一官半职。

所以做为一位唐代的驸马,在政治仕途上其实并不是很顺利。以上原因使得唐代人对驸马身份毫无兴趣,敬而远之。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