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解密 >

清朝官员任职很科学 三种地方不能去需回避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1-29/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在谈到古代官员制度的时候,有一个现象必须要重视一下,那就是古代任官的回避制度。所谓的“回避”,就是为了避免官场中的徇私,在任官时规定某些人不能担任某些职务而必须回避的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东汉后期,如相互通婚之家不得为上下级官员之类。以后 ...

  在谈到古代官员制度的时候,有一个现象必须要重视一下,那就是古代任官的回避制度。所谓的“回避”,就是为了避免官场中的徇私,在任官时规定某些人不能担任某些职务而必须回避的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东汉后期,如相互通婚之家不得为上下级官员之类。以后陆续发展,普遍于唐宋,而严密于明清。回避制度大约又可分为三个方面:亲族回避、地区回避、职务回避。

  以下主要以清朝的官员回避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亲族回避

  就是规定有嫡系亲属关系及母家、妻家近亲关系者,不能在一个官衙中任职,或不能在一个地区的不同官衙中任主要官职;中央高级官员的亲属不得在京师及附近任府县官,职卑者应当回避,改任他官。

  这种亲族回避以清朝最严,凡是京中各衙门主官的子、孙、侄、弟,以及舅父、岳父、妻弟、女婿、外甥等都不能在衙中任职,表兄弟、两亲家也得回避。

  对于司法、监察、钱粮、主考等方面的官员回避制度尤其严格,凡三品以上京官的子弟一律不得担任监察系统的官职。对地方官的要求和京官大体相同,各级主官的亲族均不得在所辖地区做官,并特地加上师生关系这一条。

  此外还规定,本省道、府以上地方官中有兄弟、叔侄等关系的,应与外省对调。凡省级主要官员如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受命之时,若与该省中其他主要官员如学政、河工、盐务等有亲属关系者应上奏皇帝,由朝廷决定是否需要回避。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