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采莲令内容赏析
柳永采莲令内容赏析
《采莲令-月华收》是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后被收录在《宋词三百首》中。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生于官宦之家,但是他的仕途之路比较坎坷,几次科举都没有及第,等到其及第时,他已将近暮年。所以柳永寄情于填词作诗,其诗词造诣奇高。
柳永《采莲令》
《采莲令》分为上下两阙,词的上片写分手的场景,特别的悲痛。首句“月华收,云淡霜天曙”开篇就点名时间和环境,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收”字其实暗含着二人马上要离别了,因为自己马上要奔赴遥远的西方,一个“客”字写出了离别之情。“云淡霜天曙”翠娥是作者的恋人,翠娥拉着作者手不肯放手,一定要将他送到路口,表现了二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难舍难分,让人揪心。下面作者着笔写翠娥的美貌“千娇面,盈盈伫立”体现翠娥绝美的容颜,作者又怎舍得放开。“无言有泪”伤心地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只有不停地流泪,作者是在是太心痛了,只能强忍者悲伤,头也不回地离开,因为作者害怕一旦回头,不仅自己没有勇气再离开,还会增加翠娥的伤痛。
词的下片就写作者已经在路上了,下片首句“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写的和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因为自己心情悲痛,所以船行驶地快反而让作者不情愿了,为什么要这么急匆匆地行驶呢,为什么不让自己多在自己的恋人面前多呆一会呢。“但饮恨、脉脉同谁语?”自己的哀痛跟谁诉说呢,再回头的时候,已经看不见城郭一点踪影了,只有自己面前的江水和树木。
全诗笔调灵动,情谊深切,把离别之情表现地极其细腻而动人,同时还包含着羁旅的哀愁,把感情融于景色、叙事中,体现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满江红内容介绍
《满江红》词牌名,来源于唐人小说的《冥音录》。柳永是第一个填这个词牌的,它的格调有仄韵、平韵两体,柳永的这首《满江红·暮雨初收》,是仄韵,正体。双调总共九十三个字,上片是八句四仄韵,下片是十句五仄韵。
柳永满江红
这首词作于柳永赶赴睦州任职时期,柳永年少成名,意气风发,然而在仕途上却屡遭挫折,直到半百之年才进士及第,但是此时的他对于官位已不如当年那般执著,并还心生归隐之思。
这首词抒发的就是柳永对官途的厌倦,想要归隐山林的思想感情。
词的开篇给人描写了一个雨歇川静,日暮舟泊的凄清之景。蓼草和芦苇是在秋天开花的,所以此情此景写的应是雨后的深秋。秋,给人的感觉便是萧索寂寥的,而雨后黄昏的秋季更是令人觉得萧寂清冷。词的前两句写的是舟泊岸上的静景,后两句定江上渔人飞艇,尽载灯火归家的动景。静景的描写使人深觉寂静凄清,孤独落寞,而动景的描写却让读者看到了归家的温暖,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反衬了词人的归思之情。
词的下面承接上面的情感基调,仍以景起头,上片写的是夜泊,而下片则是早行。清晨的桐江,干净洗练,处处跳跃着生机,与昨夜的死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柳永游宦生涯长达数十年,人到中年,仍无大的建树,对于官场和名利都已心生倦怠。他在字里行间表现了自身不想在浮世生活,而是想要归隐山林,享受田园之乐。
柳永雨霖铃内容介绍
雨霖铃,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马嵬坡下,杨贵妃自缢而亡,唐玄宗在北还的路上看着路上淅淅沥沥地小雨有感而作《雨霖铃》。雨霖铃,双调,总共一百零三字,分为前后两片,前后片各五仄韵。
雨霖铃
柳永做的此篇《雨霖铃》抒发的是惜别之意。此词上片刻画的是一对恋人在即将分别之时的难舍难分的感情。“寒蝉”、“长亭”、“骤雨”这三个意象都令人读之觉得凄凉,且蝉音凄凄,长亭已晚,骤雨已停,只要细细一想,便能感受到那秋天雨后长亭外落叶满地,树上零落地挂着几片叶子的寒冷与凄凉。前三句写景,后三句写实,以悲凉之景衬托哀伤之实。主人公不愿离恋人而去,然而兰舟催发却又不得不离开,在这两相矛盾之下,便催发出了下句的执手相看却又无语凝噎的情形。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为何并没有赵飞燕?
历史解密/阅读:3700 -
唐朝女性到底有多开放?
历史解密/阅读:3301 -
馆陶公主为什么会下嫁?馆陶公主和陈午幸福吗?
历史解密/阅读:7053 -
历史上各朝代刺激生育都有哪些方法?
历史解密/阅读:6764 -
古代结婚需要多少彩礼
历史解密/阅读:5272 -
古代皇帝选妃的三大标准
历史解密/阅读:3978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