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解密 >

1949年司徒雷登为什么被迫离开中国(3)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0-25/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1949年8月2日,中美关系破裂。因为美国在华政策的彻底失败,司徒雷登不得不黯然离开中国,直至病逝,他再未踏上中国的国土。 对司徒雷登的评价如何 中国近代史上,对司徒雷登的评价十分复杂。作为生在中国成长在中 ...

1949年8月2日,中美关系破裂。因为美国在华政策的彻底失败,司徒雷登不得不黯然离开中国,直至病逝,他再未踏上中国的国土。

对司徒雷登的评价如何

中国近代史上,对司徒雷登的评价十分复杂。作为生在中国成长在中国,并为中国近代的文化教育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美国人,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来说,注定具有非凡的意义,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林孟熹所说,“整个二十世纪大概没有一个美国人像司徒雷登博士那样,曾经长期而全面地卷入到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并且产生过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对司徒雷登的评价,绝不应该是主观而片面的。

司徒雷登照片

司徒雷登照片

国人对司徒雷登的了解,多半来源于建国初期伟人毛主席发表的一篇雄文《别了,司徒雷登》。想来领袖作此文时,正值中美关系交恶时期,因而文章措辞犀利,满含讽刺意味,自然不在话下,以至于此文刊发后,司徒雷登的离开一度被国人视为“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

其实,近代不少著名学者对司徒雷登的评价都颇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民主同盟会早期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先生在《最后一次演讲》中有一段特别点评了当时在燕京大学执教近三十年,建国后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在这次演讲中,闻一多盛赞司徒雷登为“中国人民的朋友”,更称他为“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可见这位长着西洋面孔的中国通司徒雷登先生,在当时的中国文学界和教育界中,是一位相当有人缘,也十分受人尊敬的人物。

此外,也有一些舆论对司徒雷登的评价更趋客观,指他“既是政客又是学者,既是狡猾的对手又是温馨的朋友”,此类多元的评价使得其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