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中国历史 >

清政府为何可以放下“天朝”尊严允许俄国进京换约?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4-11-25/ 分类:中国历史/阅读:
《中俄天津条约》签订后,俄国政府为抢在英、法之前,完成条约的换约手续,没有从彼得堡派出新使,而是派已在伊尔库茨克的俄外交部四等文官、新任驻北京东正教会监护官彼罗夫斯基(P.N.Perofski,当时的文献译为丕业罗幅斯奇),与清朝政府谈判,尽快换约。 当 ...
《中俄天津条约》签订后,俄国政府为抢在英、法之前,完成条约的换约手续,没有从彼得堡派出新使,而是派已在伊尔库茨克的俄外交部四等文官、新任驻北京东正教会监护官彼罗夫斯基(P.N.Perofski,当时的文献译为“丕业罗幅斯奇”),与清朝政府谈判,尽快换约。
    当时的中俄关系是特殊的。雅克萨之战前后,百余名俄国战俘与降人被送到北京,编入镶黄旗满洲第四参领第十七佐领。他们住在北京东直门内胡家圈胡同,将一座庙宇改建成自己的东正教教堂,即俄罗斯北馆。1728年的《中俄恰克图条约》允许俄国派4名教士来华,另允俄派6名“学生”随教士来华。1732年在北京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俄罗斯馆中建立东正教教堂,即俄罗斯南馆。俄罗斯北京东正教教士团每班约十人,约十年一换。1794年第8届教士团来华时,俄国外交部派出1名监护官随同,负责教士团的换班等事务。自清朝康熙年间起,中俄之间就有连绵不断的外交活动,但俄方的公文由清朝的理藩院受理。在清朝眼中,此举似可将之视为“藩部”的放大,并不妨碍“天朝”的尊严。
    
    雅克萨之战要图
    
    雅克萨之战火炮
    1858年是俄罗斯教士团换班之时,第14班首领修士大司祭固礼(Gurii Karpov)率教士、学生、医生、画师共9人,取道库伦(今乌兰巴托)、张家口进京。负责此次换班的监护官彼罗夫斯基,因未奉到俄国政府的全权证书,没有宣张其使节的身份。负责与清朝库伦办事大臣联络的俄国代省长的咨文仅称:“丕业罗幅斯奇系敝国京师重任大员”,“惟望贵大臣按照固毕尔那托尔(省长)职衔及本国可靠大臣,看待丕业罗幅斯奇”。由于极为大量的行李及众多护运的俄国兵弁,教士团并非同日行走,彼罗夫斯基也未伴随固礼,先于8月6日离开俄境,8月25日离开库伦,10月10日到达北京。根据以往的惯例,彼罗夫斯基住进俄罗斯馆。清朝对此并未在意。
    
    咸丰皇帝画像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