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火耗归公”历史事件介绍
最近小编有听说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火耗归公”的意思,很多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有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火耗归公是不是真的可以利民,其实仔细的分析后会发现,这个玩意真的没想象的那么好了,更多的跟随小编的脚步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这是完全虚构的一个结论。
1、什么是火耗
传统上,中国通行货币是铜钱。
主要原因是,中国不是白银丰产国。明代中期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市场白银存量增加,在物质上具备了成为流通货币的可能。所以,张居正的一条鞭变法就正式规定,国家主币是白银,以库平纹银10两和50两作为标准。
基层收取税金,移交各省藩库重新铸造为标准白银。
当然,百姓手上只有散银和铜钱,一般人也不可能缴10两的税。所以,在铸造的过程中,散银附带灰尘造成的重量损失,柴火,模具,人工,这些都需要开支,这笔钱就叫火耗。
2、真实火耗是多少
火耗是真实存在的,但大约多少比率?
大体不超过5‰。
但是,越是贫穷边缘地方,地方官与税卒及师爷等人越敢于多收。普遍火耗收取都超过15%,甚至有50%。
火耗超出部分被各级官员分赃,知县交给府,府交给巡抚总督,总督巡抚则提取一部分作为碳敬冰敬分给中央官员,一部分按职务分配给属官。各级衙门留取一部分作为办公的经费。只有一少部分火耗被分给了基层税卒等人。
3、火耗归公的操作
火耗是一笔糊涂账。比如雍正末期全国税银大约3000多万,按平均10%计算就是每年400万被私分。
所以雍正想夺取这块收入。但遭到几乎所有官员的激烈反对。雍正就用所谓火耗归公与养廉银制度作为利益交换。
火耗收归国家财政,给地方涉税官员提高待遇也就是养廉银,按照职务级别与任职地方的重要性,总督每年2~3万两,巡抚是8000~1万两,知府3000~5000,知县600~1300。
另外一个原因是,清代官员待遇低,七品知县每年45两和45斛粮食,这点钱不说养家连自己吃饭都很难。更不要说聘请师爷差役,与同僚上司的社会交往。
4、火耗归公有效果吗
毫无作用。
4.1、火耗归于中央政权,本质上对老百姓来说没有任何减少。
4.2、官员的养廉银虽然有了,可全国上百万的衙役、税卒、师爷等人却没有养廉银,原本在火耗中开支的薪金福利从哪里去找钱呢?
4.3、前面说了,每年冬季,各省总督巡抚会给中央各部院孝敬钱财,也就是所谓碳敬。现在这笔原本在火耗中开支的钱没有了,中央各部院因为不接触基层,大多数比地方官更穷。
所以,所谓火耗归公实际逼税务官指使或坐视税卒收更多的火耗,否则税卒师爷的工资,京官的碳敬从哪来?难不成让地方官拿自己的养廉银交给总督巡抚?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4187 -
明朝太监和唐朝太监的区别比较
中国历史/阅读:4217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样式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7513 -
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唐朝时期的农民1年要缴多少税?
中国历史/阅读:5820 -
北洋军阀的性质分析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何特点
中国历史/阅读:4744 -
夏朝历史真的存在吗 夏朝为什么不被承认
中国历史/阅读:5212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