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中国历史 >

什么是火耗归公 火耗归公的内容是什么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09-03/ 分类:中国历史/阅读:
什么是火耗归公 什么是火耗归公?火耗归公又被称作为耗羡归公。火耗是地方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作为理由,进行多征钱银。在雍正二年七月的时候推广到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同时制度养廉银,用意就是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 ...

什么是火耗归公

什么是火耗归公?火耗归公又被称作为耗羡归公。火耗是地方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作为理由,进行多征钱银。在雍正二年七月的时候推广到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同时制度养廉银,用意就是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

雍正像

雍正像

而火耗归公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清朝雍正年间通过定火耗来增加各级地方官薪给的重要措施。清初承明的旧制,官至极品俸银不会超过180两,禄米180斛,而七品知县的年俸仅仅只有45两。州县官员不能借以维持家庭的生活。于是就有了所谓的“火耗”。

火耗是正税之外的没有规定的可循的附加税,也就是默许了州县官子啊收税时加征银两。雍正二年,正式下旨实行了耗羡归公的举措,同时各省文职官员在俸银之外,再增加给养廉银。各省根据本省是具体情况,每两地丁银明加火耗数分至1钱数分银不等。实行耗羡归公之后,作为政府正常的税收,统一征课,存留藩库,并且酌情给本省文职官员养廉。这一改革措施便集中了征税权力,同时也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还增加了外官的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等都有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是州县官在额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因此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来改善吏治。所以想要很好的改善这一问题,一定要从本质上来解决问题。

火耗归公的内容

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火耗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作为理由,多征钱银。雍正二年七月的时候推广到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的正税,并制度养廉银,这种说法的用意就是在于打击地方官吏任意摊派的行为。那么火耗归公的内容是什么呢?

雍正皇帝像

雍正皇帝像

耗羡的范围时大于火耗的,其中耗羡还包括雀鼠耗等。在征纳运京是米谷中,被雀鼠偷去食粮损失了耗羡,因此也被称为雀鼠耗。在汉朝,每缴粮食一石,就要加耗两斗,后来在汉隐帝的时候,雀鼠耗由纳粮一石加耗两斗增加到了纳粮一石加耗四斗。

清朝雍正年间,通过定火耗来增加各级地方官薪给的重要措施。在清初承明旧制的时候,官至极品俸银只有180两、禄米180斛,而七品知县年俸救更加少了,仅有45两。州县官已经不能来维持生活,于是就有了所谓的“火耗”。雍正二年的时候,开始实行这个耗羡归公措施,同时各省文职官员除了俸银之外,再增加养廉银。各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每两地丁银明加火耗数分至1钱数分银不等。耗羡归公后,作为政府正常的税收,酌情给本省的文职官员养廉。这一举措即集中了征税的权利,也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外官的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州县官除了额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所以也不能从根本上来改善吏治。

火耗归公和养廉银

火耗归公,又被称耗羡归公。耗羡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依据,多征钱银。在雍正二年七月时候,向全国推广,并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同时制度养廉银,这种做法的用意在于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那么火耗归公和养廉银是怎样的呢?

雍正皇帝像

雍正皇帝像

在清代雍正年间所实行的火耗归公与养廉银制度,这既是整饬吏治、缓解财政恶化,同时也是雍正皇帝借此改革立威,来巩固他统治地位的需要。雍正皇帝的这次改革是将预算外的收支行为由暗转向明,由各自为政转为统一的规范,这样促进了吏治明亮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时人民的负担也会有随之减轻。然而,改革是以对官员厚禄养廉为代价所实现的,民生问题并没有很大的改善。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