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中国历史 >

寄思乡之情于作品 岑参冬夕基调凄凉(3)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09-03/ 分类:中国历史/阅读:
岑参写雪的诗 岑参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代表之一,与高适并称为“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作品中写塞外大雪的诗歌。 雪景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岑参第二次前往塞外上任,武判官就是岑参官职的 ...

岑参写雪的诗

岑参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代表之一,与高适并称为“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作品中写塞外大雪的诗歌。

雪景

雪景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岑参第二次前往塞外上任,武判官就是岑参官职的前任,这首诗就是为武判官送行之时所作。从诗的首句“被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就能看出当时塞外已经大雪纷飞。塞外的风更像是一把刀,都把草给吹折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此诗的千古佳句,一夜之间世界就变得银装素裹,在岑参的眼里寒冷的冰雪世界新奇壮美,让他想到江南的灿烂春色。岑参用他那新奇独特的想象把塞外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写得充满诗意又及其具有艺术感染力。“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大雪下整个塞外的情景,与下面送别武判官的欢快分为形成对比,使得全诗的感情更加丰富。“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是诗中隐藏的时间线索,大雪纷纷扬扬,红旗已被冻直了,表明雪下得时间之长。

“去时雪满天山路”是作者送别武判官时的现时现景,天山满满的全是积雪,起伏的天山在白雪的覆盖下也显得更加壮丽,而作者对武判官的离别之情也是呼之欲出,在最后一句“雪上空留马行处”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武判官的真挚感情,武判官已经远去,作者依然盯着大雪地里留下的行行马蹄印记。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第二次前往边塞做得一首送别诗。诗名中的武判官是当时封常清幕府中的一个判官。(判官是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因为可以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所以被称作判官)。

岑参

岑参

诗歌原文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整首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来记叙送别武判官的过程。结构非常紧凑,思路很开阔。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百草,才八月里胡地就已经大雪纷纷。一夜过去外面的树木就像是春风吹来,开了千万树梨花。雪花打湿罗幕,胡裘锦被都显得单薄。将军手冻得拉不开弓箭,铁甲冰冷得让人无法穿上。沙漠结冰,万里长空愁云惨淡。主帅帐门中摆酒送行,胡琴琵琶合奏。傍晚辕门前大雪纷纷扬扬,红旗冻僵了根本拉不直。岑参在轮台东门送武判官回京,大雪盖满了天山路,武判官的身影被曲折的山路覆盖,只在雪地上留下一行马蹄的脚印。

诗中以雪景为背景,融送别之情于瑰丽的雪景,通过军帐中各个物品如罗衾,铁甲,弓箭,旗子等更加直观形象地勾勒一幅天寒地冻的边塞图。别离,送行,目送,大雪飞扬,,情真意切,十分动人。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