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中国历史 >

军旅愁苦思乡 岑参碛中作赏析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09-03/ 分类:中国历史/阅读:
碛中作 岑参 《碛中作》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奔赴安西时在沙漠途中见到的情景。诗歌有两个版本,分别是(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二):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 ...

碛中作 岑参

《碛中作》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奔赴安西时在沙漠途中见到的情景。诗歌有两个版本,分别是(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二):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碛中作 岑参

碛中作 岑参

从题目碛中作便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在沙漠写的诗,诗中作者告别亲人,骑马西行奔赴塞外保家卫国,广阔的西北了无人烟。看到升起的圆月想起自己已经离开家乡两个月了。眼前平沙茫茫,而夜幕降临,不知道自己今夜露宿何方。军旅之途劳苦非常,又没法好好休息,只能在这荒漠上将就着了。

全诗用词自然舒缓,看似平淡的辞藻之下却勾勒出一幅生动真切的军旅愁苦思乡图,表面看上去周围的环境好像透着一丝消极与悲哀,但是作者的情绪并不悲哀,今夜不知何处去,平沙万里绝人烟。诗中作者故意设疑,不知今夜露宿何处,下句作者却反转话头,说起了其中的风景来了,在作者的笔下,军旅生活虽然艰苦,思乡之情虽然强烈,但是作者依然怀有强烈的报国热情。可以看出岑参的心态是何等的积极向上与乐观,这也是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充满着激情与壮志。

这首碛中作被后人广为陈赞,不少后来的评论家评论岑参的这首诗,如明代的李攀龙、叶羲昂在《唐诗直解》中赞叹道“马上真境,未尝行边者,不知此苦”、“久旅远行,哀而不伤”。

岑参的读音

岑参(cénshēn):岑(cén)新华词典解释有两个意思,第一是小而高的山,有岑寂,岑岑等词语。第二个解释就是姓氏,姓岑,就是岑参的姓。参,在字典里是个多音词,有cān,shēn,cēn,sān四种读音。岑参的参是读shēn,词典解释是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有参商,参辰卯酉等词。参shēn也是一种中药名字,如人参,党参。

岑参

岑参

岑参生卒年约为公元715-公元770年。中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代表。南阳人,是大唐宰相岑文本的曾孙。与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并称高岑。现存的代表作约有四百零三首,其中有七十多首是边塞诗。另外还作又《感旧赋》、《招北客文》两篇墓铭。

岑参幼年丧父,所以岑参幼年过得很是孤苦。五岁跟随他的兄长读书,天资聪颖,九岁便能吟诗作赋。二十岁的时候考取进士,仕途坎坷,两度前往边塞施展自己的报国之志。可是现实总是不如人意,岑参的边塞诗大多都是在那段时期完成的。晚年的岑参罢官后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公元755年12月至公元763年2月,安史之乱爆发,蜀中战火纷飞,路不能行,岑参最终也未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最终卒于成都。

岑参的作品极其赋有浪漫主义色彩,用词雄伟,想象比较丰富奇特,诗歌基调热情奔放。

岑参的作品涉猎很多领域,山水,边塞,赠答等等。《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西征》是岑参边塞诗的杰出之作。

岑参是哪个朝代的

岑参(cénshēn)是中国唐代的杰出边塞诗人代表。岑参原籍南阳(今在河南新野)。约生于公元715年,公元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出身于官僚之家,其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曾官至宰相。其父亲也两次担任州刺史。但是由于父亲早亡,家道渐渐衰落。岑参幼年孤贫,岑参五岁跟随他的兄长读书,博览群书。九岁就能赋文写诗。

岑参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