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人把孔子的思想归结为儒家思想,他自然是儒家的创始者。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之后的人们有着极大的影响,甚至在未来几千年也将发挥着作用。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故事有很多,今天来说说其中的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孔子与他的学生们图片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他认为人人都可以追求知识,接受教育。孔子打破了贵族的知识垄断,授徒不问出身,这促使了人才的向上流动,符合当时底层人民的心声。孔子还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新颖说法,他认为每个人的性格差异在学习上有其不同的影响,应该按照各人的性情天赋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这是说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品德,成为君子之后,就该去做官,为国家政治做贡献,为平民百姓谋福利。孔子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有杰出才能品德的君子去为官,治理天下,所以教育首重德教,道德思想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
孔子在教育劝学方面留下了很多的名句,如“温故而知新”,教育学子要经常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劝导人们读书学习要并重学习和思考,不能空想也不能死读书。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主张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思考知识所得和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将所有知识观点一股脑灌输给学生。孔子不但培养了诸多杰出的弟子,而且他的教育思想也为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古代私塾教育开创了先河。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在《史记》中也有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日,孔子带领着弟子们路过一处地方,孔子见到有一个孩子在路中间用沙土建造了一座“城池”把自己围在里面。孔子很好奇,于是询问小孩:“你为什么要在路中间玩耍,不躲开马车呢?”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插画
那孩子则伶俐的反问道:“从来只有马车躲避城池的,哪有人说城池要给马车让路的。这个国家的人们都说孔老先生是个学识渊博,知天文,明地理,是整个天下最有学问的人。今天看来实在是名不副实,传言夸大啊。”
孔子被讽刺地不知言语,于是问其姓名,那孩子回答自己叫做项橐。之后,孔子晃过神来,决定为难一下那小孩,给自己挽回一点颜面,结果孔子提出了一堆难题都被项橐一一解答。
孔子冷静下来后,调整好心态对项橐俯下身子心服口服道:“有志不在年高,达者为先,我应该拜你为师。”孔子觉得项橐年纪小小就有渊博的知识,并且能言善辩,连自己也要甘拜下风。于是之后对弟子们训诫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矣,治学当不矜不傲,对自己不如的人应该不耻下问。”
这就是孔子相师,感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宋代的应麟编写《三字经》记载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结合上述的内容,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总结成几句话,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资格、根据个人的特点来授教、学习了知识后要时常复习,而那些拥有丰富知识的人要在仕途上发挥自己的作用等等。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中则主要是表示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长处,别人比自己好的地方就是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们就是自己的老师。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吴邪先认识解雨臣还是张起灵 吴邪的朋友圈介绍
影视点评/阅读:3283 -
杨过会什么武功 杨过的武功有多高
影视点评/阅读:5881 -
倚天屠龙记小昭结局如何 小昭和金花婆婆是什么关系
影视点评/阅读:4855 -
苏荃为什么嫁韦小宝?苏荃比韦小宝大几岁
影视点评/阅读:170 -
林诗音的丈夫是谁?揭秘林诗音的结局
影视点评/阅读:201 -
萧十一郎杨开泰结局如何 和风四娘在一起了吗
影视点评/阅读:295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