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影视点评 >

曾子换席的故事 曾子换席的启示是什么(3)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09-03/ 分类:影视点评/阅读:
曾子是谁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钵传给了曾子。他一生都在践行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观点,被后世 ...

曾子是谁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钵传给了曾子。他一生都在践行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观点,被后世称为宗圣先师。他提出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外兼修。

曾子像

曾子像

曾子的孝道主张对华夏子孙的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具有社会意义和实用意义。是现如今建立和谐社会思想的源头,他参与编纂了《论语》,并且自己主编了《孝经》,后人为了纪念他的成就为他建了宗圣庙堂,地位几乎与孔庙齐平,读书人经常前去祭拜。

曾子喜欢读书,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还是艰苦学习,跟随父亲读了很多圣贤书。他十六岁的时候拜在孔子门下,曾子23岁的时候,颜回病故,曾子成了孔子最主要的学生,陪他出门游学。没过几年,孔子也病故,死前将孙子子思托付给了曾子。

三十岁的时候,守孝期满,孔子门下人认为曾子具有孔子的品质,纷纷来请他接替师傅的位置。但是曾子没有同意,他认为孔子的光环就像太阳,他就是一个萤火虫,怎么能因为样貌相似就妄加揣测。

曾子特别孝顺,在母亲和父亲死后坚持为他们服丧,经常哭的昏过去,水米不打牙,内心充满悲痛。他认为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的,就要恭恭敬敬的服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曾子孝母

孔子听闻曾子的孝行,便带着人来拜访曾子,但是曾子却不在家去砍柴了,由于男女授受不亲,曾子母亲不能独自面对客人,但是家里又没有别人,于是曾母又一次咬自己的手指,这一次咬的很轻,但是曾子还是感受到了,便放下手里的工具回家了。

曾子像

曾子像

孔子请教曾子关于孝道的事情,曾子回答到:“命是父母给的,有养育之恩,我们报答他们是应该的。”孔子觉得曾子的话虽然朴素,但是很有圣人风范,于是问他愿不愿意和自己一起去游学。曾子也仰慕孔子的才华和品行,和他成为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但是自己的父母年事已高,虽然自己很想去,但是父母在不远游,他不能离开。

他的母亲看懂他的心思,便让他离去,他听从母命,和孔子离去,但是和孔子约定时常看望自己的母亲。有一天,曾子在楚国,突然觉得一阵心疼,知道母亲想自己了,于是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回家探望。回家之后母亲很是激动:“我想我儿了,没想要我一咬手指,你真的能感觉到,真是我的心头肉啊。”

又有一次,曾子受邀前往一个地方讲学,没想到他刚到村门口看见横梁上写着“胜母村”,这让他很不开心,他认为这个地方取得名字是对母亲的不尊重,便没有进村。曾子的孝行还有很多,被后来成为圣宗先师,被世人尊重,连孔子在孝道方面也要请教他。

曾子拜母噬指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