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世界历史 >

司汤达的文学地位和贡献有哪些(2)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09-02/ 分类:世界历史/阅读: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评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在小说发表后,当时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话语。《红与黑》这本书,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涉及的层次。因此它开创了 ...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评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在小说发表后,当时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话语。《红与黑》这本书,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涉及的层次。因此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之后很多作家都效仿“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因此人们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 [!--empirenews.page--]

司汤达拿破仑

司汤达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学者,他在世界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在文学上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那么司汤达拿破仑这两人又有什么联系呢?他们之间有何种关系?

司汤达照片

司汤达照片

对司汤达和拿破仑这两人的关系,想必谁也不会意想到,司汤达是拿破仑的粉丝。有谁会想到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追星族中的一员。司汤达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成为一个军事家,一位英雄,因此,他也就成为了“军事天才”拿破仑的忠实粉丝之一。但是尽管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巴黎综合工科大学录取,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还是决定投笔从戎,追随拿破仑。

1800年5月,拿破仑带领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南下意大利。而17岁的司汤达便随军前往。阿尔卑斯山的山路陡峭、盘曲,而且终年都有积雪覆盖,只要一个不小心,就会滑入万丈深渊。司汤达在这浓浓大雾与寒气中骑着马,小心翼翼地向前移动。山谷里回响着敌军炮弹的轰炸声,军队需要不时的停下准备进行反击。

这是司汤达第一次经受战火的洗礼,当同行的人问他是否害怕时,为了展现自己的勇气,他登上一块岩石,将身体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中。也正是由于他的英勇表现,在打败奥地利,抵达米兰后,司汤达就被任命为法军第六龙骑兵少尉。这就是司汤达为了追随拿破仑的故事。

司汤达墓志铭

司汤达,1783年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1842年因为突发的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这样一位文学巨人,司汤达墓志铭是什么呢?

司汤达墓

司汤达墓

司汤达逝世后,在他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一段话:米兰人阿里戈·贝尔长眠于此,他活过、爱过、写过。这一墓志铭简单明了,不矫揉造作,并且精练,将司汤达的一生都概括了。

司汤达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有很多作品,包括数部上篇,数十个短篇故事,还有数百万字的随笔、散文等。司汤达以精准的人物心理分析和精练的笔法而闻名,被誉为是最早和最重要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虽然司汤达的人生不到六十岁,而且在文学上起步也很晚,但是他给人类所留下的文化遗产却是很巨大的。

在1832年到1842年,这十年期间,是司汤达最困难的时期,经济拮据,环境恶劣,而且还疾病缠身。但同时,这也是他最重要的创作时期,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人生最重要的代表作《吕西安·娄万》、《巴马修道院》等数十部。在1833年,司汤达再次来到意大利后,在他朋友家的藏书室里,发现了“古代的手稿”。这些手稿真实地记录了意大利十六、十七世纪的一些重大的“社会新闻”。当他阅读了以后,十分感兴趣,认为它们是“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意大利历史的有益补充”,他反复阅读,并用部分翻译加部分创作的手法,将这些手稿改写成了短篇小说。

所以说司汤达墓志铭是反映他最真实的一生,毫无虚假。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