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朱耷创作的《水木清华图》有哪些艺术价值?
画作内容
此图画巨石悬崖,山石占有画幅的绝大部分,崖石陡峭险峻:山顶处岩石间盛开着朵朵芙蓉花和其他野花,覆盖于山顶上,石旁坡岸近水处,有数茎荷花,亭亭而立,荷花掩映在荷叶间,或隐或现。亦有几枝败荷,凋零摇曳于其间,花叶凋残,与奇石英蓉相辉映:一线彼岸,数点苔藓。
自题:“甲戌之望日为其老年词翁画,八大山人”。
创作背景
八大山人的作品素以简练、狂怪见长,野逸、雄秀,兼而有之。其绘画实践对近现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水木清华图》即为其大写意花鸟的代表性作品。根据画上自题可知,该画作于甲戌十一月望日,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此时山人已69岁了,正处于画风臻于成熟、绘画创作进入高峰的时期。
艺术鉴赏
构图
此图以奇险见功力,大开大合,于极险中求极稳。纵观此图,全幅重心在右上部,在视觉上产生了极强烈的不稳定感。画面右上以简括的笔墨写兀立的顽石,先以中锋勾出山石轮廓,再用简练的笔法皴出石纹,笔触灵秀生辣。疏落的几丛野菊贴石而生。画面左部以坚挺的中锋浓墨自下而上勾出荷梗、一片小荷叶,顺势折向右方。
荷梗用笔极为传神,通过笔锋的使转,将初生荷梗的生机微妙地再现出来,让人感到其柔嫩的姿态在清风中徐徐展开。另一枝则以淡墨画出,与浓墨荷梗交叉向石头上部挺出,这是一片即将枯败的荷叶,以破笔泼墨将凋乱之势写出,洗练概括,与顽石皴擦笔痕以及菊、荷的淡墨乱叶,一同分割了画面。此处构成了物象最为密集的部分,在视觉上形成向下的千斤重压,对下半部大面积空白起到了震撼的作用。
其上又有一梗托住一盛开的侧面荷花,掩映在枝叶纷披的正面荷叶之中。荷花以极淡的湿笔构成,与右上部下垂的几朵盛开的荷花相呼应。荷花之上又挺出一侧生的荷叶,以四笔浓墨将侧面看到的荷叶再现出来,这一部分与左上部分的物象空间,一上一下,一轻一重,一虚一实,一呼一应。
左下角三四笔轻轻将坡岸写出,由于是横向行笔,这就将荷梗、坡石纵向行笔做了收束,使在视觉上形成的重压获得了承受。坡岸上的竖点不经意间与上半部繁密的物象做了照应,消解了下垂所造成的不稳定感,使整个画面有机地统一起来。
最上部为题款部分,与下部分坡岸遥相呼应,上下气脉贯通。大片的空白由于疏密的安置得当,也变得极为虚灵,让人感到并非虚空一片,若水,若雾,若气,若阳光,若虚空,于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又具有高度的抽象和概括,成为心灵的无象之呈现。在这片虚白映衬下,荷叶、菊叶宛若阳光斜射而呈现的透明感也被表现出来。
技法
《水木清华图》用笔泼辣、奔放,墨色酣畅淋漓,虚灵饱满,将肃秋残荷、疏菊顽石风神做了有力地再现。秋清、水清、石清、荷清、菊清,似乎依稀可闻到幽微的清馨,呈现出了水木清华的内在风神。在清风、清水、清石之间,朴茂冷峻的大写意在其中被显现。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盘点明朝最惨的5位皇后
文史百科/阅读:5288 -
历朝开国皇帝的性格盘点
文史百科/阅读:3400 -
宋朝两个不能生育的皇后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阅读:3696 -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后是谁?朱常洛的妃子及儿子列表
文史百科/阅读:4552 -
清朝后妃中福晋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阅读:5875 -
嫡庶之分的由来 嫡庶究竟是怎么区分的?
文史百科/阅读:5775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