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孝廉”的历史由来 举孝廉的利与弊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1-11-21/ 分类:文史百科/阅读:
在隋朝采用科举制之前,两汉的取仕制度举孝廉曾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举孝廉取仕起源于汉代也止于汉代(魏晋南北朝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发起人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举孝廉的思想源于《孝经》的以孝治天下,《孝经》上说:夫孝,天之经,地 ...
在隋朝采用科举制之前,两汉的取仕制度——“举孝廉”曾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举孝廉”取仕起源于汉代也止于汉代(魏晋南北朝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发起人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举孝廉的思想源于《孝经》的“以孝治天下”,《孝经》上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



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立即尊其父为太上皇,这个在战场上扬言要与项羽“同分父亲一杯羹”的家伙定然不是什么孝子,在取得天下后,突然变脸,做起大孝子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孝敬父母”只是幌子,让天下百姓都做皇帝的“顺民”才是根本目的。汉武帝时,正式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把“举孝廉”确定为基本的取仕制度,从此汉朝全国各郡每年推举一位孝子(怎么考核?)和一名廉士(还没做官怎么知道廉不廉?)入朝为仕。“孝”与“廉”,原本在儒家思想中,都只是各人修养的道德标准,和一个人有无政治和行政能力无关(曹操用人就只看能力不看品德)。当“举孝廉”成为进入仕途的制度后,士子们便不再用功读书,而是开始变着方儿地比谁更“孝”,更“廉”,结果也便可想而知,各地选拔上来的都是些即不“孝”也不“廉”的伪君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董仲舒“举孝廉”的提议,开创了国人虚伪媚上的先河(影响一直到今天),从根本上戕害了先秦淳朴、昂扬、自由的民族性格,使得整个中华民族在之后的近2000年中,始终未能摆脱这种“精神奴化”的深刻影响。

王莽
西汉由此培养了一大批这种“伪君子”士大夫,直至最后被一个当时最大的“伪君子”王莽所灭。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论剑历史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扩展阅读: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盘点明朝最惨的5位皇后
文史百科/阅读:5288 -
历朝开国皇帝的性格盘点
文史百科/阅读:3400 -
宋朝两个不能生育的皇后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阅读:3696 -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后是谁?朱常洛的妃子及儿子列表
文史百科/阅读:4552 -
清朝后妃中福晋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阅读:5875 -
嫡庶之分的由来 嫡庶究竟是怎么区分的?
文史百科/阅读:5775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