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皇帝杨坚的庙号和谥号分别是什么?庙号与谥号的区别解释

杨坚之所以没有被称为隋太祖,是因为,杨坚将隋太祖的庙号追尊给了自己的父亲隋武元帝杨忠。
先说谥号
谥号,是对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生前作为、品德的评定。
谥号最早开始于周朝,包含三种类型,一种是褒扬的,比如文、武、忠、正、壮、刚等;一种是贬低的,比如炀、戾、缪、荒、灵;还有一种是平谥,不褒不贬,可能会有一些怜悯的情绪,诸如怀、哀、愍、思、悼之类。
因为谥号是后人给前人的评定,在秦始皇看来,这是子议父、臣议君,冒犯了天威。而且,谥号数量有限,他基业是要传承万世的,那谥号必然会重复。所以,秦始皇就直接废弃了谥号,还有庙号不用,直接改为了一世、二世,直至万世。

不过,汉朝还是严格地遵守了谥号制度,每一位皇帝,不管作为如何,都会得到一个谥号。但是,并不是每位皇帝都有庙号,后面说这个问题。这一传统一直到唐朝才被打破,所有皇帝既有谥号,又有庙号。
因此,我们通常用谥号称呼唐之前的君主,而习惯用庙号称呼唐之后的皇帝。
商朝的君主,可能谥号、庙号都没有,所以,商及之前的君主,我们都会直呼其名,如颛顼、尧、舜、夏启、商汤等等。
后来的,比如杨坚,我们习惯于称呼他的谥号,隋文帝。三国的曹操则是魏武帝。而曹操的庙号,是魏太祖。

李世民,谥号文,可以称之为唐文帝,但是我们习惯称其庙号,即唐太宗。
再看庙号
庙号,源自古代的宗庙制度,最早出现在商朝。
殷商的国君死后,都会建一座庙进行祭祀。可是,如果庙的数量无休止增加,会加大祭祀难度。因此,传承数代之后,他们会毁掉一些较早的庙,将灵位迁到一座大庙,后来称之为太庙,一起祭祀。这个迁庙的行为,就是祧庙。

可是,有些国君做出了特别显著的功绩,比如为国家建立了特别大的功勋,或者是德行非常的好,影响力巨大,他们都值得永远立庙祭祀。于是,就会给这些君主的庙加一个特别的称号,即庙号。
最初,庙号只有四种,“太、高、世、中”四个。到了汉朝,借鉴谥号,加的是越加越多。而且,尊庙号逐渐形成了“祖有功而宗有德”的礼制。
诸如最早的庙号,商朝开国之君商汤,就被尊为了商太祖。商朝的第四位君主太甲,原本暴虐爱享乐,后来在伊尹的教化下,成为了一位贤明有德行的君主,将商朝带向了繁荣,被尊为了商太宗。

在隋唐之前,庙号并非每一个皇帝都会获得,比如汉高帝刘邦、汉武帝刘彻的庙号分别是太祖、世宗,可是汉惠帝刘盈、汉景帝刘启等,就都没有庙号。这也让在世的皇帝很不爽,时刻担心自己死后会不会有庙号的问题。于是,到了唐朝,变为了每个皇帝都会尊庙号。
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以前祧庙是祧代数最远、没有庙号的君主。现在都有庙号了,于是,改为了祧代数最远,同时,创业之祖万世不祧的祧庙制度。

隋朝跟秦朝一样,二代而亡。如果隋炀帝杨广没有亡国的话,他就会谥号、庙号全都有了,而且会是褒义的。可惜了,最终只被李渊只给上了一个炀的恶谥,庙号都没有。
正是因为在唐之前,庙号还并非每一位皇帝都有,而谥号却基本上都有,所以,杨坚才被习惯性地称呼为隋文帝。杨坚有庙号,所以称呼他为隋高祖,同样也没有错。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盘点明朝最惨的5位皇后
文史百科/阅读:5288 -
历朝开国皇帝的性格盘点
文史百科/阅读:3400 -
宋朝两个不能生育的皇后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阅读:3696 -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后是谁?朱常洛的妃子及儿子列表
文史百科/阅读:4552 -
清朝后妃中福晋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阅读:5875 -
嫡庶之分的由来 嫡庶究竟是怎么区分的?
文史百科/阅读:5775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