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功臣徐达后代的两支公爵结局介绍

长子的魏国公自然是继承来的,而幼子的定国公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自己挣来的,不过不太光彩。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前,徐增寿就暗地里帮助朱棣,建文帝怀疑朱棣要谋反,就问徐增寿怎么看,徐说:“燕王先帝同气,富贵已极,何故反!”后来燕王却反了,徐增寿又密告京中部署,做了一回奸细,最终被建文帝处死。朱棣攻破南京后感念徐增寿的功劳,加封他为定国公,令他的儿子继承爵位。而徐达长子徐辉祖则是建文帝的支持者,明成祖登基后一度废掉他的爵位,后来感念徐达功劳,才允许其后人继承魏国公爵位,至此徐达后人正式达成了“一门两公”的殊荣。
魏国公和定国公享国都很长久,两个爵位一直传到明朝灭亡之时,而且伴随着明朝两京的沦陷而依次灭国。首先断绝的是定国公,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殉国,京城大乱,而此时定国公已经传到了第九代徐允祯,根据史料记载,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一,因为李自成打算东征吴三桂,为了稳定后方“取勋戚大臣皆杀之,。。。内阁陈演、定国徐允祯等”,随着徐允祯被杀,定国公也不复存在。
而另一支魏国公则要延迟一年多,魏国公一直留在南京,在朱棣迁都后南京成了闲散之地,直到崇祯殉国。崇祯死后南京得大臣们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是为弘光帝,南京又重新成为了政治中心,而此时魏国公已经传到了第十一代徐文爵,因魏国公在南京,故并未受到李自成的影响,但是魏国公逃过了李自成却没有逃过清兵。1645年五月清军兵临南京城,弘光帝逃跑,忻城伯赵之龙身为守备南京勋臣却大开南京城门,率文武大臣于南京郊外跪迎清军主帅豫亲王多铎,而魏国公徐文爵也赫然在列,“赵之龙先剃头,魏国、安远、永康、灵璧、临淮以渐次剃迄”,后徐文爵被清朝贬为庶民。
徐达,一代英豪,生前死后都极为尊荣,而他的后代在历经建文、永乐之变后仍然能够保住魏国公爵位,且又新得定国公爵,一门两公爵,实属难得,而魏国和定国两支都传到明末,更是难得,只是勋臣的命运和国家命运相关,明朝灭亡了,依附明朝的魏国和定国两支也都未能幸免,定国公被李自成所杀,乱世之中玉石俱焚,而魏国公则投降清朝被贬为庶民,名节有亏,下场却也不算太惨。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盘点明朝最惨的5位皇后
文史百科/阅读:5288 -
历朝开国皇帝的性格盘点
文史百科/阅读:3400 -
宋朝两个不能生育的皇后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阅读:3696 -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后是谁?朱常洛的妃子及儿子列表
文史百科/阅读:4552 -
清朝后妃中福晋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阅读:5875 -
嫡庶之分的由来 嫡庶究竟是怎么区分的?
文史百科/阅读:5775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