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官员被称为父母官 现在为啥不称呼父母官
我们看古装电视剧中都会把知府、县令称为父母官,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称为父母官吗?哪些官员被称为父母官呢?
“父母官”一词最早出自《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宋初王禹偁《谪居感事》诗:“万家呼父母。”其自注:“民间呼令为父母官”,这便是将地方官比作父母官的最早出处。其实我们今天所说的父母官并不是官员自誉的,而是百姓对好干部表示尊敬的称呼。
中国古代,父母官通常都是一些比较基层的官员,主要是州、县等地方长官,因为他们直接与地方百姓接触,同时又拥有生杀予夺的决定权。在封建社会,父母是子女的主宰,同时父母又最疼爱自己的子女,所以父母官就兼具了领导与爱护的两种特点,一个好的地方官应该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百姓,这就是“爱民如子”,当百姓的权利受到伤害时,官员理应加以维护,这就是“为民做主”。就是现在还流传着一句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可见父母官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父母官的由来
我国汉代有两位清风惠政的南阳太守,百姓称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其中“召父”即西汉汉元帝时的召信臣,“杜母”指的是东汉光武帝时的南阳太守杜诗。
西汉召信臣,勤政爱民,“好为民兴利”,实施富民政策。亲自深入田间,指导农耕,住宿寻常百姓家,了解人民疾苦,难得闲暇。巡视河流,探究水源,主持开通沟渠,建水门堤闸数十处,可灌溉农田“多至三万倾”。还为百姓定立用水规则,“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 移风易俗,大兴节俭,禁止婚丧嫁娶奢侈浪费。约束官吏及其子弟,发现下属官吏有放任其子弟游手好闲和不务正业者,轻则批评,重则罢官,甚至绳之以法。于是,“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民得其利,蓄积有余”。“吏民亲爱信臣”,尊称他为“召父”。
东汉杜诗少有才能,爱民如子,处处为民作主,以卓越政绩而赢得百姓爱戴。他“诛暴立威”,“性节俭而政治清平”,减民劳役,造水排,铸造农具,提升生产力水平。并开沟渎筑池塘,广垦农田,百姓粮丰衣足。人们将杜诗与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召父杜母”便也成为官吏的楷模。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把所有的官员都称为父母官。就好像把所有的官员都称为青天大老爷一样,
现在为什么没人说父母官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已经没有了父母官的概念。现在的干部是公务员,干部不是人民的父母,人民才是干部的父母。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共产党,没有人民的国家,也没有大大小小的官员。做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儿子,是共产党干部的优秀品质。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盘点明朝最惨的5位皇后
文史百科/阅读:5288 -
历朝开国皇帝的性格盘点
文史百科/阅读:3400 -
宋朝两个不能生育的皇后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阅读:3696 -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后是谁?朱常洛的妃子及儿子列表
文史百科/阅读:4552 -
清朝后妃中福晋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阅读:5875 -
嫡庶之分的由来 嫡庶究竟是怎么区分的?
文史百科/阅读:5775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