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文史百科 >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其在传播西学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8-06-02/ 分类:文史百科/阅读:
江南制造总局 两次 鸦片战争 让清政府深刻认识到了东西方在军事实力的差距,因此以曾国藩、 左宗棠 、奕等一批开明的 清朝 大臣开始主张一方面向西方购买洋枪洋炮,另一方面仿制西洋武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要想仿制西方的坚船利炮也 ...

江南制造总局

两次鸦片战争让清政府深刻认识到了东西方在军事实力的差距,因此以曾国藩、左宗棠、奕䜣等一批开明的清朝大臣开始主张一方面向西方购买洋枪洋炮,另一方面仿制西洋武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要想仿制西方的坚船利炮也并非那么容易,因为必须得先了解建造坚船利炮的原理,然后才能仿制。因此设馆翻译西方书籍一事势在必行。正如李鸿章所说:“盖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洋人制器出于算学,其中奥妙,皆有图说可寻。特以彼此文义捍格不通,故虽日习其器,究不明夫用器与制器之所以然。”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

1868年在清政府的支持下,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在上海正式成立。馆内设有印书处和藏书处,印书处的工作人员最多时有30余人,主要负责刊版、印刷、装订等事,而藏书处主要负责收集西方的格致之书,这也是当时中国收藏西方格致之书最多的地方。翻译馆的翻译方式主要采用由外国人口译、中国人笔译的方式,这也是当时比较通用的翻译方式。因为在清末外国人不通中文,而中国人也不通外文,所以只能采取这样一种两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农务化学问答》二卷,光绪间江南制造总局刻本,书牌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当时聚集了一批中西方杰出的学者。据史料记载,先后共有59人参与到翻译馆的译书工作,其中中国学者50人,外国学者9人,代表性的人物有徐寿、华蘅芳、李善兰、傅兰雅、伟烈亚力等等。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译书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年,《江南制造总局译书提要》中共收录了160种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的书籍,这些翻译著作涵盖史志、船政、工艺、化学、医学、政治、工程、兵制、农学等各个方面,代表性的翻译作品有《谈天》、《地学浅释》以及《佐治刍言》。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是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翻译机构,在翻译馆开办的前11年内,就销售书籍达3万多部,共计8万多本。这些书籍的翻译、出版虽然未能直接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但是也传播了很多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推进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步伐。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