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文史百科 >

在古代“小学”指的是什么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2-10/ 分类:文史百科/阅读:
古典书籍对小学的阐述 《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九数。六书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也。案《大戴礼保傅篇》:古者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小艺即《诗》、《书》、《礼》、《乐》。 束发 ...

古典书籍对“小学”的阐述  
《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九数。六书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也。”案《大戴礼·保傅篇》:“古者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小艺即《诗》、《书》、《礼》、《乐》。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大节乃大学之道也。由是言之,小学固宜该小艺、小节而称之。

古代小学-wenlishi.cn问历史网

“小学”在个别朝代增加内容,不断丰富

  由此可知,小学是古文字的入门之学,也是古代儿童的启蒙知识之一。“古人对于文字,形声义三者,同一重视。”这也正是小学的主要内容。

  到了宋代,其含义有所变化,小学的含义从文字之学扩大到了儿童的品行修养。

  章太炎在《国学讲演录》中指出这一变化:宋人往往以洒扫、应对、进退为小学。段玉裁深通音训,幼时读朱子《小学》,其文集中尝言:“小学宜兴全体,文字仅其一端。洒扫、应对、进退,未尝不可谓之小学。”

  由于朱熹在宋代的地位,他和其学生刘清之合编的《小学》成为了当时的启蒙读物。在朱熹编撰的《小学》中说:“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书,那个是做人的样子。”

  清代所说“小学”,摒弃了宋代小学中的道德修养范畴,仍然是指专门研究文字的学问,“乾嘉以后,人人知习小学,识字胜于明人。”

  纵观历代,小学始终主要指研究文字的学问,包括音韵、训古等。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