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文史百科 >

成语脍炙人口的典故是什么 解析成语脍炙人口的典故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2-10/ 分类:文史百科/阅读:
脍炙人口的意思是指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那么你知道成语脍炙人口的出处吗?成语脍炙人口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脍炙人口的出处 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日振》:李涛,长沙人也, ...
    脍炙人口的意思是指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那么你知道成语脍炙人口的出处吗?成语脍炙人口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脍炙人口的出处
    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日振》:“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贺方回、柳耆卿为文甚多,皆不传於世,独以乐章脍炙人口。”

    脍炙人口的典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下》。春秋时期,在大教育家孔子的门徒中,有鲁国南武城曾氏父子两人。其父名点,字皙;其子名参,字子舆。父子二人都是孔子门徒中的佼佼者,而父亲曾皙更是当时读书人中淡泊名利、向往优游生活的代表人物,他的这种志向曾经深得孔子的称赞。
    曾皙在饮食上有一种非常执着的嗜好,他尤其喜欢吃果实小而圆、色泽紫黑的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儿子曾参是个孝子,受父亲影响,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
    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这能说明他是有孝心的人吗?”
    孟子回答说:“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脍炙,但却是曾皙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孟子的一席话,公孙丑听完孟子的这一席话,茅塞顿开,终于明白了曾参追思故父的一片孝心。 
    这就是后来人们从孟子所说的“脍炙,所同也”里引申出成语“脍炙人口”。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