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怙恶不悛的主人公是谁 怙恶不悛有什么历史典故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2-10/ 分类:文史百科/阅读:
成语怙恶不悛的意思是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那么,你知道成语怙恶不悛的主人公是谁?怙恶不悛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怙恶不悛的主人公是陈恒公。陈桓公,妫姓,名鲍,为春秋诸侯国陈国君主之一,他为陈文公儿子,承袭陈文公担 ...
成语怙恶不悛的意思是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那么,你知道成语怙恶不悛的主人公是谁?怙恶不悛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怙恶不悛的主人公是陈恒公。陈桓公,妫姓,名鲍,为春秋诸侯国陈国君主之一,他为陈文公儿子,承袭陈文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前744年—前707年,共在位38年。他是陈国第12位君主。
《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郑伯侵陈,大获。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人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尚书·盘庚上》曰:‘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成语怙恶不悛的典故
春秋时期,卫国联合宋、陈等国进攻郑国。郑庄公为了离间卫国的盟国陈国,就派使者去与陈桓公要求和好结盟。陈桓公瞧不起郑庄公,拒绝结盟。五月十一日,郑伯进攻陈国,大获全胜。
上一年,郑伯请求与陈侯和好,陈侯不答应。五父(人名)进谏说:“亲近民众善待邻国(的行为),是国家的珍宝,您应该答应郑国和好的请求。”陈侯说:“宋国和卫国才是真正的祸患,郑国能有什么作为呢?”于是不同意。 君子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这说的就是陈恒公吧!滋长了恶而不悔改,马上就得自取祸害,如果挽救,未必办得到!” 《尚书·盘庚上》上说:‘行恶容易,就像火在原野上烧,靠近不了,又怎么可能扑灭?’周任曾说过:‘治理国家的人,看到恶行要像农夫必须除草一样,割掉高的密的,要断了它的主根,让它不能繁殖,那么善行就会发扬光大。’”
史学家评论陈桓公长期做罪恶的事是自食其果的。“长恶不悛”,后引申为“怙恶不悛”,用以比喻作恶多端而不可悔改的人。
成语怙恶不悛的主人公是陈恒公。陈桓公,妫姓,名鲍,为春秋诸侯国陈国君主之一,他为陈文公儿子,承袭陈文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前744年—前707年,共在位38年。他是陈国第12位君主。
《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郑伯侵陈,大获。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人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尚书·盘庚上》曰:‘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成语怙恶不悛的典故
春秋时期,卫国联合宋、陈等国进攻郑国。郑庄公为了离间卫国的盟国陈国,就派使者去与陈桓公要求和好结盟。陈桓公瞧不起郑庄公,拒绝结盟。五月十一日,郑伯进攻陈国,大获全胜。
上一年,郑伯请求与陈侯和好,陈侯不答应。五父(人名)进谏说:“亲近民众善待邻国(的行为),是国家的珍宝,您应该答应郑国和好的请求。”陈侯说:“宋国和卫国才是真正的祸患,郑国能有什么作为呢?”于是不同意。 君子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这说的就是陈恒公吧!滋长了恶而不悔改,马上就得自取祸害,如果挽救,未必办得到!” 《尚书·盘庚上》上说:‘行恶容易,就像火在原野上烧,靠近不了,又怎么可能扑灭?’周任曾说过:‘治理国家的人,看到恶行要像农夫必须除草一样,割掉高的密的,要断了它的主根,让它不能繁殖,那么善行就会发扬光大。’”
史学家评论陈桓公长期做罪恶的事是自食其果的。“长恶不悛”,后引申为“怙恶不悛”,用以比喻作恶多端而不可悔改的人。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论剑历史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扩展阅读: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盘点明朝最惨的5位皇后
文史百科/阅读:5288 -
历朝开国皇帝的性格盘点
文史百科/阅读:3400 -
宋朝两个不能生育的皇后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阅读:3696 -
明光宗朱常洛的皇后是谁?朱常洛的妃子及儿子列表
文史百科/阅读:4552 -
清朝后妃中福晋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阅读:5875 -
嫡庶之分的由来 嫡庶究竟是怎么区分的?
文史百科/阅读:5775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