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赵之战过程介绍
秦灭赵之战,是指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至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国攻灭赵国(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等)的战役。
战争背景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四年),秦国国君秦庄襄王去世,其子秦王政(秦始皇)继位。秦王政继位后,采纳谋臣尉缭、李斯的建议,用重金收买六国权臣,破坏诸侯合纵,在军事上实行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方略,以实现统一天下。
战争第一阶段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秦国乘赵国与燕国大战,国内空虚之机,分兵两路进攻赵国。名将王翦率一军攻占阏与(今山西和顺)、撩阳(今山西左权),将军桓齮、杨端和率一军攻占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安阳(今河南安阳西南)等九座城邑。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桓齮又率军进攻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今河北磁县西南),杀死赵将扈辄,斩首10万,大败赵军,占领城池。
公元前233年(秦王政十四年),桓齮挥军越太行山,占领赤丽、宜安两邑(今河北石家庄东南),进攻赵国腹地。赵王急调在北方戍边抵御匈奴的名将李牧,带兵抗秦,在肥(今河北晋州西)大败秦军。桓齮畏罪逃燕。
公元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秦军又分两路进攻邺和狼孟(今山西阳曲)、番吾(今河北灵寿西南),亦被李牧军击败。但赵军也损失惨重,只得退守都城邯郸(今河北境内)。
战争第二阶段
此后秦军经过三年休整。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正当秦军消灭韩国时,赵国遇到严重旱灾,国内缺粮,人心浮动。秦国在稳定占领区形势,将韩地改建为颍川郡后,立即转用兵力于赵国,于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派军乘赵国大饥之机从两个方向对赵国发动进攻。
王翦率上地(今陕西北部)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杨端和率河内(今河南新乡一带)兵,分由南北夹击邯郸。赵王迁派李牧和司马尚率军抵抗。李牧仍采用筑垒固守,避免仓促决战的方针。秦军屡攻不胜,形成相持。
王翦利用赵王迁庸碌无知、其宠臣郭开贪财好利和嫉贤妒能的弱点,使用反间计。赵王迁听信谗言,遂命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为将。李牧拒不受命,被赵王迁杀死。李牧治军有方,爱护部属,在边防与官兵共同生活、战斗多年,颇得士心,被杀后军心涣散,部队解体。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三月,王翦军乘势猛攻,一举击败赵军,杀赵葱,占东阳(太行山以东)。颜聚惧逃。十月,王翦、羌瘣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代(今河北蔚县四北),自立为王。但此时赵国已名存实亡,秦国在赵地设置邯郸郡。
代地赵军与燕军联合驻上谷易水(今河北怀来西北),企图阻止秦军继续北进。公元前227年(秦王政二十年),又为秦军击败。至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后,破代,俘代王嘉。赵国彻底灭亡。
战争评价
赵国是战国后期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国家:有一大批军事将领,如赵武灵王、廉颇、赵奢、李牧、庞煖等,尤以廉颇、李牧最为著名;军队也有数十万精锐之师;赵国因连年同秦国作战,百姓也十分熟悉军事。但其君主多为无能之辈,对奸佞之臣言听计从,长平之战战死四十五万,精锐尽失,即便再有千百个廉颇和李牧,最后也难逃灭亡。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必然吗_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根本原因
军事历史/阅读:5706 -
AD2011-AD2017 叙利亚战争起因 叙利亚战争双方损失
军事历史/阅读:3877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