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军事历史 > 军事历史 >

北宋词人周邦彦生平简介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1-20/ 分类:军事历史/阅读:
北宋词人周邦彦生平简介 周邦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生于1056年,少时散漫但极为好学,后来成为太学的生员,一生为官多年,长期在外宦游,不过总的来说仕途是在上升的。 周邦彦画像 神宗时期,周邦彦给皇帝献上了一篇称赞王安石变法的《汴都赋》,从而名 ...

北宋词人周邦彦生平简介

周邦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生于1056年,少时散漫但极为好学,后来成为太学的生员,一生为官多年,长期在外宦游,不过总的来说仕途是在上升的。

周邦彦画像

周邦彦画像

神宗时期,周邦彦给皇帝献上了一篇称赞王安石变法的《汴都赋》,从而名扬天下,并被提拔为太学的老师,不久开始被调任到外地,任过庐州教授,做过溧水县的知府。后来,周邦彦被皇帝召回成为一名京官,然后又到各处担任知府。等到徽宗即位,他做了大晟府的提举,即音乐机关的管事。最后,他因为和蔡京的同堂交往过密而晚节不保,于1121年去世,享年66岁。

从他任职大晟府就可知,周邦彦精通音律,他的确自己作曲、填词。所以,他除了是一个词人,也是一个音乐家。周邦彦创作了不少新词的曲调,比如《琐窗寒》,《瑞龙吟》,《花范》等这些词牌,都是他创作的调。因此,他的词也十分强调格律,所以他被后世称为是格律词的创始人,他的作品也长期被尊为婉约词的正宗。而这一点,使周邦彦有一个美称“词中老杜”,“诗圣”杜甫在格律上就要求炼字精到、对仗工整,周邦彦也是如此。

周邦彦的词大多写闺情、羁旅,或者是在咏物。因为题材相对集中,其他主题较少,所以周邦彦被王国维说是“创意之词少创调之词多”,但他还是不失为第一流的词人。

柳永与周邦彦之间有关系吗

柳永和周邦彦都是北宋著名的词人,时常被并称,两人都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而且都擅长在词中写情。但是,每一个伟大的人都不是相似的,这两人都可以说是自成一家,所以区别也很多。

周邦彦画像

周邦彦画像

论柳永和周邦彦的区别,得从他们的生活年代开始。柳永生于北宋前期,而周邦彦是北宋末年,因此他们词作的风格是深受自己所处时代的影响。柳永的词是继承发扬唐五代时期的特点,偏向俗,格调也十分自由通俗不会去刻意,所以说是“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而周邦彦的词是继承北宋之前的词,包括苏轼也包括柳永,而偏向的是雅,而且他十分注重格调,经常研音炼字,还自己创新了一些词牌曲调。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精通音律,另一方面是在内容方面已经很难超越前人。

虽然柳永和周邦彦都长期宦游,也都曾经和歌姬等青楼女子厮混在一起,但两人的人生还是有差别的,就生活阅历而言周邦彦不如柳永。这一点在词作上,就表现为柳永的主题内容多变,而周邦彦相对单调,以闺怨和羁旅为主。

此外,这两位词人的作品风格还有一大不同在于表达方式。柳永抒情常常直抒胸臆,不委婉很直接,是率真的表现。而周邦彦虽然也有这样真情流露的词句,但大多以咏物或者借景来表达自己,更幽怨一些。

无论如何,柳永和周邦彦的是宋词大家,前者是北宋前期最伟大的词人,而后者在继承的基础上成为了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的浪淘沙慢主要内容是什么

《浪淘沙慢·晓阴重》是以偶北京送著名词人周邦彦所创作鄂一首词,被选入了《宋词三百》之中。这首词的标题一共由两部分组成,其中”浪淘沙慢“是写词常用的词牌名,而”晓阴重”才是这首词的真正名称。该词的主旨是伤春感怀,全词一共分为三阙,上阕写的是追忆当年时令节候和折柳告别的情事。中阙写告别之后的所思所感,而下阙写的是虽有埋怨,但是却不是埋怨人,而是怨春天不和人相约。

《浪淘沙慢》配图

《浪淘沙慢》配图

我们来详细看一下该词的内容。首先是上阕:在一个阴云密布,浓雾笼罩的清晨,在南街上的马车正等待出发,而东门外的宴席也已经停歇了。柔嫩翠绿的枝柳正轻轻拂过人的面庞。而我则用手掩面擦拭泪水,亲自把送别的杨柳采折。想起在汉浦分别之后,她就好像远去的鸿雁一样不知飞到了哪里,很长时间没有任何消息传来。上阕主要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清晨冷清孤寂的场面来烘托出了词人凄凉悲苦的心境。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