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军事历史 > 军事历史 >

唐朝灭亡东突厥的高级指挥官结局如何?(2)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0-25/ 分类:军事历史/阅读:
秦叔宝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是瓦岗寨名将,后追随唐太宗。之后屡立战功,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进入贞观之后,早年征战受伤的秦叔宝开始经常患病,基本处于隐退状态。贞观十二年(638年),秦叔宝病逝,陪葬昭 ...

  秦叔宝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是瓦岗寨名将,后追随唐太宗。之后屡立战功,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进入贞观之后,早年征战受伤的秦叔宝开始经常患病,基本处于隐退状态。贞观十二年(638年),秦叔宝病逝,陪葬昭陵。

  第五路大军:通漠道(资治通鉴记为“通汉道”)

  并州都督、英国公李世勣为行军总管(总指挥),代州都督、邹国公张公瑾和岷州都督高甑生为副总管(副总指挥),主要任务是率领主力大军直攻东突厥心腹重地,一举歼灭突厥主力。

  李世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追随瓦岗寨的翟让起兵,后来追随李密。李密败亡后,在魏征的劝说下归降大唐。之后参加了东征王世充的战争,并夺取了武牢关,为最后的大获全胜做出了重要贡献。据记载当大军回长安报捷的时候,只有唐太宗和李世勣被特许穿金甲入城。

  李世勣还参加了讨伐徐圆朗、平定辅公佑,但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中立。之后李世勣常年驻守边境,并担任晋王李治(即唐高宗)的长史,为他后来的政治选择埋下了伏笔。贞观后期,李世勣的战功可谓举朝第一,是贞观三大名将之首。

  唐高宗继位后,李勣受到长孙无忌的排挤,基本在京师闲居。但后来在“废王立武”事件中,李勣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李勣更是受尽荣华富贵。就连多年不来往的姐姐,武则天都要亲自去探望。

  总章元年(668年),李勣作为总指挥灭亡了高句丽,为自己辉煌的军事生涯画上了句号。总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陪葬昭陵。唐高宗亲自为他送葬,坟墓则是按照汉朝卫霍故事,仿照阴山、铁山和乌德革建山修建。

  张公瑾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是王世充的部下,后来追随唐太宗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前,张公瑾用一句:“卜以决疑,今事在不疑”打消了唐太宗的疑虑。玄武门之变中,张公瑾以一己之力将东宫几千人马挡在玄武门之外,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贞观时期,张公瑾出任代州都督,负责防守突厥。他在贞观三年向唐太宗提出讨伐东突厥的六条理由,最终促使唐太宗下了开战的决心。贞观六年(632年),张公瑾病逝于任上,陪葬昭陵。

  高甑生

  早年是秦王府武将,曾于尉迟敬德一起生擒王世充的侄子王琬。后来在征讨吐谷浑的时候,高甑生因为违反军纪被李靖处罚。他便怀恨在心,诬陷李靖谋反。唐太宗查明真相之后,将高甑生流放。之后的事迹再无记载。

  第六路大军:定襄道

  兵部尚书、代国公李靖为行军总管(总指挥),他也是征伐东突厥的总司令,其他各路大军也受其节制。鄂国公尉迟敬德、匡道府折冲都尉苏定方为副总管(副总指挥)。主要任务是率领中军直捣位于云中和马邑的突厥汗庭。

  尉迟敬德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是刘武周的部下,后来归降唐太宗。之后屡立大功,曾数次救唐太宗于危难之中。尉迟敬德尤其善于使用槊等长兵器,“天下第一弓”唐太宗曾说“我执弓箭,尉迟敬德持马槊,就是百万大军都奈何不了我们”。

  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敬德击杀齐王李元吉,并用建成、元吉的人头使得东宫、齐王的兵马士气消沉。之后尉迟敬德又在海池上迫使唐高祖李渊交出最高权力,因此唐太宗将其列为玄武门之变的一等功臣。

  贞观初年,尉迟敬德居功自傲,行为开始出格,竟然在一次争执中打伤了李道宗的眼睛。后来在唐太宗的提醒下,尉迟敬德幡然悔悟,从此隐居家中,不问世事,安享清福。显庆三年(658年),尉迟敬德病逝,陪葬昭陵。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