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跟金幼孜的历史小故事
这四人都是朝中的大员,坠马的那位名叫金幼孜,扶他起来的那位名叫杨荣,不回头的两位大臣,分别叫胡广、金纯。
众所周知,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六部的工作直接由皇帝本人领导。但这样下去,皇帝会非常忙碌。朱棣登基后,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于是成立了“内阁”来协助自己。内阁在明朝历史上影响深远,第一批内阁大臣,一共有7人,都是朱棣亲自选拔的。而上述提到的四位大臣中,金幼孜、杨荣、胡广都是内阁大臣,金纯则是工部侍郎,这四人是同僚关系。既然都是同事,为何金幼孜坠马,只有杨荣一人去救他,其他两人连头都不回呢?因为他们四个人在山谷中迷路,大难临头,生死未卜,在这个时候,有人只顾自己逃生。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朱棣登基后,蒙古的鞑靼人日益猖獗,永乐七年,鞑靼人杀了明朝使臣郭骧,朱棣大怒,派淇国公丘福率领10万大军攻打鞑靼,可惜,丘福中了敌人的陷阱,10万大军全军覆没。朱棣得到消息后非常震怒,不顾大臣反对,亲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一定要为明朝挽回颜面。皇帝亲征,身边自然要带上文臣武将,其中,金幼孜、杨荣、胡广三为内阁大臣被选中,随朱棣出征。
朱棣亲率大军,将士们士气高亢,行军速度很快。最煎熬的就是朱棣帐下的这帮文臣们。这三位内阁大臣都是头一次上战场,骑马都不自在。所以,在大军经过凌霄峰时,三位大臣以及工部侍郎金纯都没有跟上大部队,在山谷中迷路了。当时是初春,北方天气非常冷,他们身上没带食物,只能拼命寻找大部队,否则将面临饥寒交迫,性命不保。在四人骑马疾行的途中,文弱的金幼孜不堪颠簸,从马上摔了下来。而胡广和金纯二人为了自己逃命,头也不回地就跑了,只有杨荣下马,将金幼孜扶起来,送他上马。
《明史·杨荣传》云:
尝与广、荣及侍郎金纯失道陷谷中。暮夜,幼孜坠马,广、纯去不顾。荣为结鞍行。
这里特别要说一下胡广,此人是建文二年的状元,深得建文帝重用。在靖难之役后期,胡广曾发誓要以身殉国。结果等朱棣攻入南京后,胡广立即叛变,他主动迎接朱棣入城。朱棣称帝后,胡广和大才子解是同僚,胡广把女儿许配给了解缙的儿子,后来解缙获罪,胡广连忙撕毁婚约。总之,胡广虽然身为内阁大臣,其人品却寡廉鲜耻。所以,在同僚金幼孜坠马时,胡广自顾自己,不肯搭救。
且说杨荣把金幼孜扶上马后,没走几步,金幼孜又摔下马了,而且马鞍也摔烂了。杨荣把自己的马鞍卸下来,拴在金幼孜的马背上,让金幼孜坐在自己的马鞍山骑行。而杨荣自己则坐在没有马鞍的马背上。他们一直走到第二天的中午,终于看到了朱棣的军旗,这才和大军汇合。等杨荣和金幼孜见到朱棣后,杨荣(因为没有马鞍)屁股都磨破了。朱棣因此非常感动,对杨荣说:“早就知道你是重情义之人,朕果然没有看错你!”杨荣谦虚道:“我只是尽了同事的本分而已。”朱棣笑道:“胡广和你们都是内阁大臣,同事多年,为什么他没有尽同事的本分呢?”从此,朱棣对杨荣更加信任。朱棣先后五次亲征蒙古,每次都必带杨荣。
杨荣是明朝“三杨”之一,此人是朱棣在位期间最信任的文臣。杨荣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品格高尚,从朱棣到明英宗,历经四朝内阁,人称“四朝宰相”。金幼孜晚年曾在他的作品《北征前录》中盛赞杨荣,称如果没有杨荣的搭救,他必将死在山谷中。而金幼孜的作品中,没有提及胡广一个字。杨荣、金幼孜、胡广三人同在内阁,同事多年,当金幼孜落难时,杨荣和胡广二人的表现截然不同,发人深思。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