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诗词大全 >

韦应物唐诗《登楼寄王卿》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8-07-04/ 分类:诗词大全/阅读:
【作品介绍】 《登楼寄王卿》是唐代诗人 韦应物 创作的一首七绝。诗曰: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原文】 登楼寄王卿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
【作品介绍】

  《登楼寄王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七绝。诗曰:“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原文】

登楼寄王卿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赏析】

  王卿是作者的好友,以前常一同攀林登山,赋诗抒怀,后来南北一方,作者对他非常挂念。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诗人独自攀山登楼,目睹四野一片荒凉景象,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以往与王卿一同登高望远的情景,于是下了这首七绝。

  首二句写寄诗之情。“踏阁攀林恨不同”,“踏阁”,即登上楼阁;“攀林”,即攀林登山。楼阁在山上,应是先登山后登楼阁,由于声调关系,这里颠倒来用。

  秋日出游,本多感慨,现在又是独自登临,无好友在一起相与谈论,心情更觉怅惘,故而有“恨不同”的叹恨。“恨不同”,就是不能与好友王卿同游之恨。

  “楚云沧海思无穷”,“楚云”,指南方,“沧海”,指北方。当时作者宦游江南,时值兵乱之后,与好友南北一方,关山阻隔,路遥途远,相思相望,颇感伤怀。“思无穷”三字,表现出了作者无限伤时和思友之情。

  后两句目中所见的凄凉景象。“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秋山之下,只余稀落的几家人在捣洗衣服,人民已四处流亡,州中已空无人烟;寒雨之中,一郡但见荆棘丛生,不见稷黍。这两句表现出了兵乱后整个州郡民生凋敝、田园荒芜的凄凉景象。

  诗人乃一州的长官,身负养民、保民、安民之责,目睹这种凄凉景象,内心十分痛苦。他在《京师叛乱寄诸弟》诗中说:“忧来上北楼”,在《寄李儋元锡》诗中说:“邑有流亡愧俸钱”,都流露了这一思想。

  在唐人诗中,登览诗在写法上一般多先写登览所见之景,然后抒情。这首诗恰恰相反,它是先抒情,后写登览所见之景。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自有其高妙之处。

  韦应物写过许多山水诗,诗中常有民生疾苦的反映,这是与孟浩然王维等人的山水诗不同之处。在他的山水诗中,山水田园不尽是恬静而安谧,而是不时可见劳动人民的辛酸。从这首诗以及《广德中洛阳作》、《始至郡》等诗中均不难看出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白居易《与元九书》说韦应物的诗“才丽之外,颇近兴讽”,正是就这类作品而言的。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或793)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2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