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名人 >

长冈半太郎属于日本第几代科学家 长冈半太郎土星模型理论介绍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2-07-02/ 分类:历史名人/阅读:
长冈半太郎(1865年8月15日1950年12月10日),日本物理学家,提出了土星结构的原子模型而闻名于世。 生平 长冈半太郎于1865年生于日本肥前国大村藩,父亲是大村藩士长冈治三郎。1874年时长冈半太郎与家人迁往东京,后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就读,于1887年毕业。毕业 ...
长冈半太郎(1865年8月15日—1950年12月10日),日本物理学家,提出了土星结构的原子模型而闻名于世。

  生平

  长冈半太郎于1865年生于日本肥前国大村藩,父亲是大村藩士长冈治三郎。1874年时长冈半太郎与家人迁往东京,后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就读,于1887年毕业。毕业后曾经和当时访问日本的英国物理学家嘉吉·吉尔斯登·诺特(Cargill Gilston Knott)研究磁学。1893年长冈半太郎前往欧洲,在柏林、慕尼黑和维也纳等地学习,并师从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尔兹曼,回国后进入东京帝国大学任教。1900年时他出席了在巴黎举办的第一届国际物理学家会议(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ysicists),在会议上听到了玛丽·居里关于放射性的演讲后,将研究兴趣着重在原子物理学。长冈半太郎于1925年从东京帝国大学届龄退休后,曾经担任理化学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大阪大学的首任校长、日本学术振兴会会长、贵族院议员、第13任帝国学士院院长等职务。

image.png

  土星原子模型

  1900年开始,物理学家开始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研究。约瑟夫·汤姆孙发现带负电的电子暗示中性原子内也应该有带正电荷的粒子。1903年汤姆孙提出原子应该是一个带正电且电荷均匀分布的圆球,而电子则像梅子分散在布丁上,即梅子布丁模型。

  长冈半太郎反对汤姆孙的模型,并指出相反电荷间是无法穿透的。他提出的模型则是带正电子的核心在原子中间,周围环绕着若干电子,类似土星和土星环的状况。

  1904年长冈半太郎提出了早期的原子行星模型概念。他的模型是基于跟土星环稳定性的类似解释(土星环能稳定存在是因为土星质量极大),并提出了以下两个预测:

  一个质量极大的原子核(类似极大质量的行星)。

  电子环绕原子核,并且受到电磁力束缚(类似土星环受到引力束缚环绕土星)。

  这两个预测都成功被欧内斯特·卢瑟福确认,而卢瑟福在1911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及了长冈半太郎的模型。不过该模型的其他预测都是错误的,尤其是带电的环将会因为电磁力的排斥力而不稳定,这不会在土星环中出现,长冈半太郎因此在1908年放弃了这个模型。

  欧内斯特·卢瑟福和尼尔斯·玻尔于1913年提出较合理的玻尔模型。

  其他研究

  长冈半太郎在光谱学等领域也有一定成就。他在1909年发表了一篇关于螺线管电感的论文,并提出了长冈系数(日语:長岡係数)。

  家庭

  长冈半太郎于1892年和箕作麟祥的三女操子结婚,两人育有三子一女。长子长冈治男曾任理化学研究所理事长,次子长冈正男曾任日本光学工业社长。女儿与长冈半太郎的学生冈谷辰治结婚。半太郎的孙子长冈延子原被寄予厚望是杰出的钢琴家,但死于东京大空袭。

  操子在1902年去世后,长冈半太郎娶了第二任妻子平川登代,两人育有五子。第五子嵯峨根辽吉是实验物理学家。

  著名学生

  本多光太郎、日下部四郎太、爱知敬一、寺田寅彦、石原纯、冈谷辰志、仁科芳雄。

  另外长冈半太郎曾在1939年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汤川秀树,1949年汤川因为预言介子的存在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

  获得奖项与荣誉

  1937年日本文化勋章

  月球上的长冈环形山

  赠正三位、勋一等旭日大绶章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