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简介_北宋诗人梅尧臣的故事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这是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五言古诗《陶者》。虽然只有二十个字,却将对陶者的同情与对贫富差距的不满抒发得细腻深刻,耐人寻味。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梅宛陵。梅尧臣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虽然酷爱读书,然而家里却没法承担他上京赶考的路费。于是十六岁那年,梅尧臣跟着叔父到河南谋生,在洛阳做了一个县里的主簿。在主簿任上,梅尧臣做了一件大事。
事情还要从晚唐说起。晚唐时期,文坛流行着一种风气,就是写文章讲究雕章琢句,但是却忽视文章的内容及实用性。说了半天,既不好懂,也浪费笔墨。比如明明是约你吃饭,他非要说成用飨;说你能吃,非要说成饕餮。所以,梅尧臣和欧阳修、尹洙一起号召进行诗文革新,就是反对晚唐以来的不良文风,强调要写平易自然、有血有肉的散文。稍后的王安石、刘敞、苏轼都受到过他的思想的熏陶,欧阳修更是尊他为“诗老”。陆游认为梅尧臣是李杜而后的第一位作家,刘克庄称梅尧臣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可见梅尧臣在文坛的地位。
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梅尧臣调任建德(今安徽东至县)县令,在任上一待就是五年。他出身贫寒,因而特别关心民间疾苦。他经常穿着便服到百姓家走访,了解他们的困难;遇到洪灾与火灾,他都亲临现场,察看险情,组织救险。他为人真诚、厚道,从不向百姓勒索。当时县署外有一圈竹篱笆,因为经常破损,需要常年维修,成了官府勒索百姓的借口。梅尧臣于是用土墙代替竹篱,还在院里种了一丛竹子。
梅尧臣不仅是一个好官,而且是一位大文学家、大诗人。欧阳修曾经说,自己的诗不如梅尧臣。他对民生疾苦的描写,对山川风物的描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推崇。后人将他与苏舜钦(宋代大文豪,沧浪亭的修建者,欧阳修曾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并称为“苏梅”,与欧阳修并称为“梅欧”。
梅尧臣的创作活动开始于1031年,直到他去世的1060年,前后整整三十年,留下一部《宛陵先生集》,共六十卷,包括诗歌、散文、赋等。梅尧臣去世后,欧阳修为他作墓志铭。宋嘉定年间,人民为了缅怀他,把东至县城改称梅城,并于其官舍西筑梅公堂以祭祀他。后来县令柴梦规将梅城白象山半山坡上的半山亭改为梅公亭,后废。元代吴师道曾于原址重建,明代又三次重建,民国再次重修。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孙殿英简介 孙殿英东陵盗宝为什么要扒慈禧的内裤
历史名人/阅读:4341 -
和西施齐名的美女郑旦是谁 郑旦和西施谁才最美丽
历史名人/阅读:5873 -
历史上的芈戎在究竟是谁?芈戎是楚国谁的儿子
历史名人/阅读:4980 -
甄宓是谁 甄宓凭什么“贵不可言” 甄宓怎么死的
历史名人/阅读:3605 -
历史上的果亲王允礼与熹贵妃 他们之间到底什么关系
历史名人/阅读:484 -
汉朝和亲公主之解忧公主简介及一生的贡献 解忧公主有几任丈夫
历史名人/阅读:196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