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立贤不立长历史上有哪些皇帝会被取代帝位?
举例来说,立嫡长子的做法往往会导致皇帝诸子中资质较好的皇子没法掌权,而平庸无能的皇子反而只是因为生得好就登上皇位。唐朝初年,太祖李渊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而能力、贡献远胜于他的次子李世民只被封为秦王。正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立长不立贤”的弊端,才导致后来玄武门之变的爆发。那么,如果历史上没有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按照能力、功绩确立继承人,哪些皇帝会被自己的兄弟所取代呢?
首先来说,西汉的第六位皇帝,被认为与汉文帝一同缔造了“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刘启可以说地位十分危险。尽管表面上是治世的维系者,但汉景帝的能力和品行历来为人诟病:他采纳晁错的意见进行削藩,又在诸侯们发怒后主动杀掉晁错示好;七国之乱时,他面对危局束手无策,全靠周亚夫、梁王的奋力作战才保住江山,结果这两人一个被他关进大牢,一个被他疏远提防。另外,景帝还有着当太子时一言不合用棋盘砸死吴王太子刘贤的事迹,可见其个性之粗暴。
相比于缺点不少的景帝刘启,汉文帝的嫡次子,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梁王刘武似乎更加适合统治大汉。七国之乱爆发时,梁王不但没有跟着其他诸侯王一起攻打朝廷,反而拼尽全力拱卫长安,可见其对汉室的忠诚。战争结束后,梁王的军队与周亚夫率领的朝廷军立下的战功几乎相等,可见其能力。另外,从种种迹象来看窦太后也明显更加偏爱刘武。因此,如果没有嫡长子继承制,或许刘武才是继承大统的那个。
地节三年四月(前67),汉宣帝立嫡长子刘奭为太子,也就是日后的汉元帝。元帝为人性格懦弱,在位期间宠信宦官,直接导致了西汉政权走向衰落。相比之下,汉宣帝的第三个儿子刘嚣要更加优秀,据《汉书》记载:“楚王嚣素行孝顺仁慈,之国以来二十余年,纤介之过未尝闻。”由此观之,至少刘嚣不会像刘奭任由奸臣作恶而毫无作为。
唐穆宗李恒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特殊的皇帝,因为他的三个儿子先后都当上了皇帝。其中,作为嫡长子的敬宗李湛率先登上皇位,他十六岁即位,随后便因为沉迷蹴鞠、马球等游戏而荒废了朝政。当时,权宦王守澄、奸臣李逢吉相互勾结,导致朝政废弛、民生困苦。
相比之下,穆宗的第五个儿子李炎尽管也有些缺点,但在位期间有着任用贤能、革除弊政、打压宦官、抗击外敌的表现,被认为缔造了“会昌中兴”的局面,至少从能力和态度上要胜过李湛不少。因此,如果当初继位的不是作为嫡长子的李湛而是李炎,或许唐朝能够提前走向中兴,从而开辟一条不同的道路。
提到明英宗朱祁镇,恐怕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他听信权宦王振的教唆御驾亲征,结果兵败被俘的经历。作为明宣宗的嫡长子,他第一次即位时重用奸宦王振,第二次即位时重用门达、逯杲等奸臣,都体现出其识人不明的特点。
相比之下,在他被俘时被推举即位的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期间重用于谦等贤臣,推动明朝国力发展,俨然是一位有抱负、有作为的君主。可惜的是,“夺门之变”爆发后他的皇位被英宗夺回,他自己也离奇去世,享年还不到二十九岁。可以想见,如果最初即位的并非英宗而是代宗,明朝或许就能够避免陷入由盛转衰的趋势了。
根据统计,我国历史上尽管很长一段时间里原则上都遵循着嫡长子继承制,但严格来说,真正作为嫡长子继位的只有二十四人。一方面,这或许是因为许多嫡长子都没能存活到父皇驾崩的时候;另一方面,这也和嫡长子们被立为储君后往往会遇到诸如敌对势力构陷等情况,最终难以顺利继位有一定关系。
总的来说,我国历史上不乏一些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后表现出色的皇帝,如开创“明章之治”的汉明帝刘庄、缔造“元和中兴”的唐宪宗李纯等等。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才能、德行其实比不上其他兄弟,却借助嫡长子的身份登上皇位者,这些人的存在,正是嫡长子继承制弊端的直接体现,与此同时,这其实也体现出了“家天下”的落后。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为何并没有赵飞燕?
历史解密/阅读:3700 -
唐朝女性到底有多开放?
历史解密/阅读:3301 -
馆陶公主为什么会下嫁?馆陶公主和陈午幸福吗?
历史解密/阅读:7053 -
历史上各朝代刺激生育都有哪些方法?
历史解密/阅读:6764 -
古代结婚需要多少彩礼
历史解密/阅读:5272 -
古代皇帝选妃的三大标准
历史解密/阅读:3978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