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冠上的珍珠是从哪儿来的?
不仅清朝皇帝喜欢用珍珠,后宫妃嫔、王公贵族,都会把珍珠作为配饰装点之物,而且还建立起一套严密系统的佩戴规程。《东北三宝经济史》记载,皇帝上朝时的朝冠上,最多可装饰珍珠37颗,玉带上装饰小珍珠132颗。皇后的朝冠上最多可装饰珍珠98颗。亲王一级的帽子上为10颗,郡王为8颗,伯爵为2颗,一品大员为1颗,二品以下非经特许不准使用。因此仅从珍珠的配饰数量上就可区分爵位官职高低,“以多少分等秩”。

不过,清朝皇帝皇冠上的珍珠,与普通珍珠大有不同。他们所用的珍珠称为“东珠”,其特点是体型硕大,晶莹光洁,色彩斑斓,尤其有一种“色若淡金者”,最为名贵罕见,是皇帝的禁脔。之所以称为“东珠”,是以其产地而言。在古代珍珠根据产地分为两大门类,一类是广西合浦一带的海水珍珠,称为“南珠”,一类是东北一带的淡水珍珠,称为“东珠”或“北珠”。
有一种说法“东珠不如南珠”,其实随着历史朝代变迁,对于珍珠的喜好习惯也在不断变化。清朝皇帝起家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对于东北老家的很多特产都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喜好,即使入关后也没有更改。在他们眼中,“东珠”的地位是独一无二、不可撼动的。
清朝入关后不久,就于顺治四年在关外设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位置在如今的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这个名字很绕口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实际上相当于清朝皇帝御用品的采办机构,专门在关外采集置办辽参、貂皮、蜂蜜、东珠、松子等东北名贵土产。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有一个分支部门名叫“珠轩”,专职采办东珠。珠轩下辖几十个小队,每队由十三四个至三十多个“珠丁”或称“珠户”组成。随着东珠需求量日益扩大,珠轩编制不断扩张,到乾隆年间,珠轩下辖小队已经多达65个,珠丁达到一千多人。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还给珠轩配备大小船只300多艘。每年四月开始,到八月底结束,将近半年的采办期内,几十个小队分别奔赴黑龙江流域、松花江等流域的各条河流中,采集东珠。乾隆十九年,乾隆皇帝东巡盛京,于八月初到达吉林,视察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

八月十二,乾隆兴致勃勃地来到松花江畔,想亲眼看看他帽子上那些东珠的来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不敢怠慢,在松花江组织珠丁进行了一次采集东珠演示。乾隆看后,不由触目惊心,深为感慨,现场写了一首诗《采珠行》。
原诗主要内容如下:“我来各欲献其技,水寒冰肌非所论,艉艧荡浆向深处,长绳投石牵船唇。入水取蚌载以至,剖划片片光如银。三色七彩亦时有,百难获一称奇珍。命罢旋教行赏赉,不览安识真艰辛”。当时已是农历八月中,东北寒意渐生,江水冰冷刺骨。珠丁们把系着大石块的长绳索抛入水中,然后顺着绳索潜入水底,一手抓牢绳索以免被冲走,一手捞取珍珠蚌。
把珍珠蚌从河底捞上来之后,还要现场剖开检验有无珍珠,运气好的话可能会捞到“三色七彩”的珍品,如果运气不好,则可能“百不获一”。乾隆看到珍珠原来是来自水深流急的江河之底,靠珠丁们冒着生命危险采集而来,感慨万千,当场重赏他们,连连感叹“真艰辛”,才知道东珠的来历是真不容易。可见为了满足古代皇帝们的穷奢极欲,普通百姓要遭受怎样的苦难。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为何并没有赵飞燕?
历史解密/阅读:3700 -
唐朝女性到底有多开放?
历史解密/阅读:3301 -
馆陶公主为什么会下嫁?馆陶公主和陈午幸福吗?
历史解密/阅读:7053 -
历史上各朝代刺激生育都有哪些方法?
历史解密/阅读:6764 -
古代结婚需要多少彩礼
历史解密/阅读:5272 -
古代皇帝选妃的三大标准
历史解密/阅读:3978
热门历史
HOT NEWS